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15期
编号:12831868
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PICC应用的对比及护理体会(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 观察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效果, 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50例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均采取PICC置管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24.0%)(P<0.05)。结论 选择PICC置管术, 可为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建议在临床上广泛采用。

    【关键词】 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170

    针对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 在治疗前需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充分的营养补充, 以缓和在胃肠功能不强的情况下, 机体对热卡的需求[1]。但输注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因高渗透压而损伤血管, 同时, 也应控制穿刺次数, 避免穿刺成功率降低。据临床经验显示, PICC置管术是当下静脉输液效果最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现选取本科收治的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 观察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PICC应用效果, 总结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5例;对照组中男13例, 女12例;日龄0~7 d;体重675~950 g。观察组中男15例, 女10例;日龄0~6 d;体重675~950 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对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采取PICC置管术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抱患儿置辐射台, 并取平卧位, 确保患儿的上肢手臂外展与躯干垂直。穿刺方向:右贵要静脉→上腔静脉→右胸锁关节→第三肋间隙。穿刺注意事项:①穿刺前, 于穿刺点周围10 cm×10 cm至臂缘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设置导管长度;随之行导管预冲及修剪, 止血带绑扎上臂, 保持静脉充盈, 方可行静脉穿刺。②穿刺时, 确认回血后, 缩小穿刺角度, 行导入鞘推进, 保证导入鞘进入静脉, 最后, 松弛止血带, 去除穿刺针[2]。③置管流程:镊子轻夹PICC 导管→沿导入鞘缓缓推入静脉→固定导管→退出导入鞘→抽回血→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肝素生理盐水正压封管→碘伏清洁穿刺局部皮肤→“S”形固定导管→并覆盖无菌敷料, 透明敷贴(3M)固定→X 线检查[3]。

    1. 2.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

    1. 2. 2. 1 更换敷料和肝素帽。插管次日换药1次, 以后视情况换药1次/周。无菌透明敷料、肝素帽常规更换1次/周, 发现卷边、污染等情况时必须及时进行更换。接肝素帽前, 外面用酒精消毒≥3遍, 里面用茂康碘消毒。每班接班时检查外露、固定情况。

    1. 2. 2. 2 每日常规0.9%生理盐水2~3 ml冲管后再补液, 静脉用药、冲管必须使用≥10 ml规格注射器, 接5号半头皮针。禁止用注射器针头直接刺入PICC导管前端正压肝素帽。补液过程中用0.9%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q.4 h., 补液结束用稀释肝素液(10单位/ml)封管。未补液用稀释肝素液(10单位/ml)封管, q.8 h.。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及时接通液体, 输注补液前先按快注键让液体充满PICC管腔, 然后按正常速度泵入, 特别是输注脂肪乳时。多通路进行输液时注意配伍禁忌, 尤其是营养液不能与钙剂、氨茶碱同时输注。应用营养液前后必须及时应用盐水冲管。必须使用泰尔茂注射泵, 禁用国产注射泵。常规泵入速度为5 ml/h, 输液速度>3 ml/h。

    1. 2. 2. 3 预防并发症 ①静脉炎预防。早期置管, 若置管延迟, 极易因药物造成静脉损伤;置管时, 需动作轻缓, 避免造成血管内膜受损。置管后使用喜疗妥外涂穿刺血管向心方向皮肤连续3 d, 一旦产生静脉炎, 立即抬高患肢, 湿热敷硫酸镁(50%)于患处。②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局部感染的主要特征为导管入口处可见红肿、硬结等症状, 且伴有脓性分泌物产生;若有发热, 但发热原因不清及血象上升等症状, 亦可能为导管相关性感染。针对此类情况, 应及时行导管内液细菌培养, 若感染情况极为严重, 则立即去除导管, 行抗感染治疗。③导管堵塞预防。若在置管过程中, 操作不当或未按规定流程进行操作, 则可能导致PICC导管堵塞。比如未根据相关规定正确冲管, 未定期正压封管。若高粘药物输注完毕后, 未及时采用手动形式冲管, 便与其他静脉输液相连, 导致液体输入受阻, 回血困难。因此, 在封管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正确的封管流程进行封管, 选择高粘度大分子药物进行冲管, 杜绝导管抽血;输液期间, 及时更换液体, 以免因导管内无液体输入, 导致血液回流堵塞导管[4]。④穿刺点渗血预防。置管前, 掌握患儿的凝血功能情况, 观察血小板计数, 并据此确认置管时间。置管后, 10~15 min局部按压, 24 h局部加压包扎;一旦出现局部渗血, 应立即更换敷贴, 以免穿刺点受到细菌感染。

    1. 2. 2. 4 维护宣教 确保穿刺点周围皮肤洁净、干燥。若患儿需要沐浴, 需在患肢上缠绕2~3圈保鲜膜避水, 并且保鲜膜上下边缘, 需紧贴胶布, 以免渗水。

    1. 2. 2. 5 拔管护理 拔管前, 给予患儿平卧位卧床后, 方可拔管。拔管时, 应紧靠穿刺点, 捏紧导管并拔出, 拔出时动作不宜过快;若拔管不畅, 应立即停止拔管, 并予以撤回, 热敷20~30 min后, 再次拔管。导管拔出后, 测量导管长度, 选择导管末端进行血液培养;碘伏(0.5%)消毒穿刺口3次, 24 h无菌敷贴覆盖穿刺点;按照医院规定交接班[5]。, http://www.100md.com(廖秀春)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