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19期
编号:12866868
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急诊患者抢救护理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急诊科抢救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为(16.17±9.15)min, 对照组为(30.55±9.33)min,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 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 减少医患纠纷, 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干预;急诊患者;抢救护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88

    急诊科抢救医护人员所接待的患者具有病情危急、死亡率高等特点, 因此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1]。而除此之外, 急诊科的工作比其他科室更为繁杂, 因此医护人员还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在这种情形下, 要想保证急诊抢救工作的质量, 就需要医护人员保持高度的配合。然而医护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流程, 那么抢救工作就会陷入混乱无序、低效当中。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对护理流程进行细致划分的护理方式, 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能够使医护人员之间的工作契合流畅, 使抢救效果得到提高。本次研究即针对这一观点做了分析与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0例急诊科抢救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5例。观察组男32例, 女33例;年龄25~76岁, 平均年龄(55.11±6.24)岁。对照组男34例, 女31例;年龄28~78岁, 平均年龄(54.25±6.6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预见性调整医护人员的配置。有数据资料显示, 白天的急诊抢救患者数量与夜晚的急诊抢救患者数量没有较大的差距, 然而在常规护理中白天的护理人员数量明显多于夜晚。因此, 为减轻夜晚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使责任明确、分工合理、护理流程流畅, 科室应增加夜间护理人员的数量, 实现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2]。②预见性制定抢救流程。一些重大疾病的抢救工作往往具有程序多、工作量大的特点, 而新护士在抢救这些患者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手忙脚乱的情况。对此, 科室首先应统计好本科室常见的重大疾病, 之后细致划分这些疾病的抢救流程, 从而使护理经验较少的新护士能够依据抢救流程而配合抢救工作, 减少差错。③备好急救器械和药品。护理人员在听取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的陈述之后, 提前准备好抢救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器械和药品, 从而节约时间, 并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3]。④预见性应对不良反应。抢救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对某些急救器械或药品产生不良反应进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为此护理人员应在急救工作开展之前即准备好应对策略, 一旦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即采取措施予以缓解或消除。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抢救效果。抢救成功:患者无生命危险, 意识清醒, 病情稳定, 预后良好。抢救有效:患者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 意识较清醒, 病情基本稳定, 预后不确定。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抢救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为(16.17±9.15)min, 对照组为(30.55±9.33)min,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 2 抢救效果及医患纠纷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诊患者的抢救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挽救患者的生命, 只有达到这一目标, 急救工作才会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 医患纠纷才能得以避免。然而抢救过程中的未知因素太多, 风险较大, 如果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工作衔接性不强, 则抢救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 有必要预见性地对护理流程加以规范, 从而规避风险, 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本次研究对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做了分析与探讨, 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本质上是一种关于护理风险的事前控制, 其对抢救工作每个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做了防范, 使医护人员的急救流程显得非常流畅, 为患者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抢救环境。

    综上所述, 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 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 减少医患纠纷, 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颜仲敏.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颅脑损伤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 17(3):79-80.

    [2]刘实, 资艳.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抢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35(24):2730-2731.

    [3]杨刚先.急诊科抢救患者中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29(3):267-268.

    [收稿日期:2016-01-29], http://www.100md.com(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