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药物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手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 各50例。A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 B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 C组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对三组患者用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与B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复发率(40%)高于A组(6%)和B组(8%), 总有效率(40%)低于A组(94%)和B组(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分别采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进行治疗, 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充分改善, 复发率显著下降, 且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孕三烯酮, 可行性与安全性较好, 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孕三烯酮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69
在育龄妇女中,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常见疾病之一, 有关研究显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在12%~17%范围内, 导致不孕的比例达到54%左右,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1]。本文为了探究药物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手术后患者, 分别采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与不采用任何药物进行效果比较, 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6年6月治疗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手术后患者, 年龄19~48岁, 平均年龄(30.6±6.4)岁, 病程4个月~13年;合并不孕100例, 占67%, 原发性不孕30例, 占20%, 继发性不孕20例, 占13%。所有患者都没有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在手术前的150 d内都没有服用过有关激素类药物。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 各50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腹腔镜手术时实施全身麻醉, 同时采用腹腔镜对盆腹腔予以认真探查, 患者在术后采用抗生素对感染进行有效预防。A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673)治疗, 在术后第5天首次服药, 10 mg/次, 1次/d;B组患者给予孕三烯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80020)治疗, 2.5 mg/次, 2次/周;C组患者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
1. 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 每30天进行1次随访, 停药过程中每90天进行1次随访, 随访时间为36个月, 对患者痛经、腹痛以及性交痛等情况密切观察。
1. 4 疗效判定标准[2] 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的评定, 主要分为缓解、改善、无效与复发4个方面。其中患者经过治疗后, 临床症状彻底消失, 盆腔内没有肿物出现为缓解;患者经过治疗后, 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盆腔内没有肿物出现为改善;患者经过治疗后, 临床症状没有变化为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临床症状再次出现, 盆腔内存在肿物为复发。总有效率=缓解率+改善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与B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复发率高于A组和B组, 总有效率低于A组和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 就是恢复患者的盆腔结构, 解除两侧的输卵管梗阻, 进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雌激素依赖症的一种, 将两侧卵巢切除是根治的一种有效手段, 但绝大多数患者都想要保留卵巢与生育能力, 其已成为临床妇科治疗的新课题[3]。主要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种植的内膜以及间质组织的侵蚀性与发展性较强, 手术是对细胞消灭性的重要手段, 倘若手术将卵巢激素的分泌功能保留, 会导致残留病灶因此而复发。相关研究显示, 保守性手术的复发率在50%左右[4, 5]。
临床上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的药物治疗主要有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等。米非司酮作为19-去甲类固醇与诺酮的一种衍生物, 对孕激素与皮质醇受体的亲和力较好, 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为抗孕激素功效, 患者用药以后出现闭经, 使病灶明显萎缩, 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也有抑制作用, 毒副作用较少, 经济性较强等多种优势, 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6]。孕三烯酮是19-去甲睾酮的一种衍生物, 抗孕激素活性较强, 有中度抗雌激素功效, 和孕激素受体结合性较强, 可以和雄激素受体有效结合, 对雌激素受体结合的效果较低。对垂体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 异位内膜明显萎缩, 削弱异位灶,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还可以改善异位症的痛经症状[7]。
本研究探究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 选择药物治疗方案的结果表明:A组与B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复发率(40%)高于A组(6%)和B组(8%), 总有效率(40%)低于A组(94%)和B组(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采用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不采用药物的疗效, 运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充分改善, 复发率显著下降, 且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孕三烯酮, 具有显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郑兴宗. 腹腔镜手术分别联合GnRH-a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比较.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 17(3):378-381.
[2]向亚利, 毛平. 腹腔镜下个体化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5例疗效观察. 中国内镜杂志, 2015, 21(1):59-61.
[3]彭锡安, 罗曼漪.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7):117-120.
[4]李焱, 张震宇, 刘崇东.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妊娠结局分析.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5, 31(1):53-56.
[5]陈梦坤.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医学综述, 2014, 20(16):3068-3069.
[6]张岩, 魏力, 赵巍, 等. 腹腔镜配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分析 中国内镜杂志, 2013, 19(11):1157-1160.
[7]唐巧, 孙桂蓉, 刘高焰, 等.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四川医学, 2013, 34(7):1025-1027.
[收稿日期:2016-08-18], 百拇医药(黄森强)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孕三烯酮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69
在育龄妇女中,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常见疾病之一, 有关研究显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在12%~17%范围内, 导致不孕的比例达到54%左右,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1]。本文为了探究药物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手术后患者, 分别采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与不采用任何药物进行效果比较, 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6年6月治疗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手术后患者, 年龄19~48岁, 平均年龄(30.6±6.4)岁, 病程4个月~13年;合并不孕100例, 占67%, 原发性不孕30例, 占20%, 继发性不孕20例, 占13%。所有患者都没有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在手术前的150 d内都没有服用过有关激素类药物。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 各50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腹腔镜手术时实施全身麻醉, 同时采用腹腔镜对盆腹腔予以认真探查, 患者在术后采用抗生素对感染进行有效预防。A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673)治疗, 在术后第5天首次服药, 10 mg/次, 1次/d;B组患者给予孕三烯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80020)治疗, 2.5 mg/次, 2次/周;C组患者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
1. 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 每30天进行1次随访, 停药过程中每90天进行1次随访, 随访时间为36个月, 对患者痛经、腹痛以及性交痛等情况密切观察。
1. 4 疗效判定标准[2] 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的评定, 主要分为缓解、改善、无效与复发4个方面。其中患者经过治疗后, 临床症状彻底消失, 盆腔内没有肿物出现为缓解;患者经过治疗后, 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盆腔内没有肿物出现为改善;患者经过治疗后, 临床症状没有变化为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临床症状再次出现, 盆腔内存在肿物为复发。总有效率=缓解率+改善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与B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复发率高于A组和B组, 总有效率低于A组和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 就是恢复患者的盆腔结构, 解除两侧的输卵管梗阻, 进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雌激素依赖症的一种, 将两侧卵巢切除是根治的一种有效手段, 但绝大多数患者都想要保留卵巢与生育能力, 其已成为临床妇科治疗的新课题[3]。主要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种植的内膜以及间质组织的侵蚀性与发展性较强, 手术是对细胞消灭性的重要手段, 倘若手术将卵巢激素的分泌功能保留, 会导致残留病灶因此而复发。相关研究显示, 保守性手术的复发率在50%左右[4, 5]。
临床上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的药物治疗主要有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等。米非司酮作为19-去甲类固醇与诺酮的一种衍生物, 对孕激素与皮质醇受体的亲和力较好, 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为抗孕激素功效, 患者用药以后出现闭经, 使病灶明显萎缩, 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也有抑制作用, 毒副作用较少, 经济性较强等多种优势, 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6]。孕三烯酮是19-去甲睾酮的一种衍生物, 抗孕激素活性较强, 有中度抗雌激素功效, 和孕激素受体结合性较强, 可以和雄激素受体有效结合, 对雌激素受体结合的效果较低。对垂体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 异位内膜明显萎缩, 削弱异位灶,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还可以改善异位症的痛经症状[7]。
本研究探究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 选择药物治疗方案的结果表明:A组与B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复发率(40%)高于A组(6%)和B组(8%), 总有效率(40%)低于A组(94%)和B组(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采用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不采用药物的疗效, 运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充分改善, 复发率显著下降, 且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孕三烯酮, 具有显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郑兴宗. 腹腔镜手术分别联合GnRH-a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比较.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 17(3):378-381.
[2]向亚利, 毛平. 腹腔镜下个体化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5例疗效观察. 中国内镜杂志, 2015, 21(1):59-61.
[3]彭锡安, 罗曼漪.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7):117-120.
[4]李焱, 张震宇, 刘崇东.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妊娠结局分析.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5, 31(1):53-56.
[5]陈梦坤.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医学综述, 2014, 20(16):3068-3069.
[6]张岩, 魏力, 赵巍, 等. 腹腔镜配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分析 中国内镜杂志, 2013, 19(11):1157-1160.
[7]唐巧, 孙桂蓉, 刘高焰, 等.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四川医学, 2013, 34(7):1025-1027.
[收稿日期:2016-08-18], 百拇医药(黄森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