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25期
编号:13080759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5期
     【摘要】 目的 探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方法 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给予超声检查, 总结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40例患者中, 形态学分型:团块型23例(57.5%), 结节型16例(40.0%), 囊实型1例(2.5%)。肿块形状:不规则22例(55.0%), 圆形14例(35.0%), 卵圆形4例(10.0%)。边缘:不规整26例(65.0%), 规整12例(30.0%), 浅分叶2例(5.0%)。内部回声:低回声39例(97.5%), 等回声1例(2.5%)。后方回声:回声衰减15例(37.5%), 回声不变9例(22.5%)。是否钙化:钙化31例(77.5%), 无钙化9例(22.5%)。淋巴结转移16例(40.0%)。肿块内存在血流信号32例(80.0%), 0级1例(3.1%), 1级1例(3.1%), 2级17例(53.1%), 3级13例(40.6%)。结论 在超声声像图中,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现特征较为明显, 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有效方法, 可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诊断;声像图特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020

    乳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现今, 乳腺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 近些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1]。在临床治疗中, 乳腺肿块早期定性诊断对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 受到了临床的高度重视。在医疗辅助检查设备与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 钼靶、超声检查在乳腺检查中应用越来越普遍, 特别是超声检查, 因为具有无创、简单易行、无辐射、可重复等特点, 成为了乳腺检查的首选方法, 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参考。本文通过对本院2013年7月~2017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40例患者的研究, 探讨超声诊断特征, 现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7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30~71岁, 平均年龄(45.8±8.5)岁;症状存在时间3 d~28年, 平均时间(12.6±5.6)年。

    1. 2 方法

    1. 2. 1 检查仪器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乳房进行扫查, 探头频率在5~12 MHz之间。

    1. 2. 2 操作方法 取患者仰卧位, 并上举双臂, 置于头部上方, 进而将乳房充分暴露出来。对于部分乳房比较大的患者来说, 可在检查侧肩部下方垫一个枕头, 使其向对侧稍微侧身, 以此充分露出待检侧乳房。在检查的时候, 以乳头为中心, 遵照外上、外下、内下、内上的顺序对整个乳房予以放射状扫查;为了减少漏查, 再按照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顺序予以纵横扫查, 同时对双侧扫查结果予以比较。发现乳腺肿块之后, 先用二维超声予以扫查, 初步了解肿块形态、大小、边界、有无钙化灶、内部回声、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等情况, 之后开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病灶内部及其附近血流信号予以观察, 并按照Adler半定量法予以分级, 测定动脉血流频谱, 部分患者可进行弹性成像技术分析。

    1. 3 Adler半定量法标准 按照Adler半定量法, 将血管数目划分为4个等级, 即0级, 无血流;1级, 少量血流, 血管数目为1~2条;2级, 中等量血流, 血管数目为1条主血管及数条小血管;3级, 丰富血流, 血管数目不少于4条[2]。

    2 结果

    40例患者中, 形态学分型:团块型23例(57.5%), 结节型16例(40.0%), 囊实型1例(2.5%)。肿块形状:不规则22例

    (55.0%), 圆形14例(35.0%), 卵圆形4例(10.0%)。边缘:不规整26例(65.0%), 规整12例(30.0%), 浅分叶2例(5.0%)。内部回声:低回声39例(97.5%), 等回声1例(2.5%)。后方回声:回声衰减15例(37.5%), 回声不变9例(22.5%)。是否钙化:钙化31例(77.5%), 无钙化9例(22.5%)。淋巴结转移16例(40.0%)。肿块内存在血流信号32例(80.0%), 0级1例(3.1%), 1级1例(3.1%), 2级17例(53.1%), 3级13例(40.6%)。

    3 讨论

    乳腺癌是现今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 易导致患者死亡。在乳腺癌中,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常见, 临床中一般均处在中期或者晚期乳腺癌[3]。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原位癌突破小导管、小叶末梢导管或腺泡基底膜向附近间质浸润扩散, 其中少数发生于大导管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最初呈现蟹足样, 逐渐向附近组织不断浸润生长, 晚期出现远处转移现象。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检查中, 尽管会受到乳腺小叶增生或复杂良性病变等因素的干扰, 但超声检查也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单、不受腺体类型及薄厚影响等优势, 能够对肿块内部结构与腺体予以清晰显示, 具有明确的声像图特征[4]。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多发于乳头上方及外上象限, 腫块超声显示为低回声, 回声多数不均匀, 且边界模糊;极少数小病灶边界较为清晰, 随着病灶逐渐增大, 肿块逐步向附近组织浸润, 呈现不规则形态, 一般和四周腺体密度一致, 所以, 钼靶检查难度较大, 而超声检查能够通过回声及附近血流情况予以判断, 部分肿块边缘可呈现强回声晕包围[5]。与此同时, 肿块后方回声多数为衰减, 与其内部组织成分息息相关。有关文献报道[6]显示, 可将肿块内微小钙化点当成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指标之一。在超声声像图中, 主要表现为点状、簇状、弥漫样、砂粒样强回声, 无声影, 由此说明, 癌细胞变性坏死, 组织异常, 出现营养不良性钙化。 除此之外, 肿块内部丰富的血流信号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另一大特征。通常情况下, 与正常组织相比, 大部分恶性肿瘤的血流信号都比较丰富, 主要表现为点状血流、肿瘤附近半环状血流等[7-10]。当肿块比较小的时候, 血流信号不明显, 因此, 在检查中, 发现病灶中存在血流信号, 应仔细测量所有血流动力学参数, 进而给予综合判断。

    总之, 在超声声像图中,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现特征较为明显, 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有效方法, 可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参考。

    参考文献

    [1]汪凤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分析.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5, 8(4):40-41.

    [2]孙琳, 杨顺实, 田青青, 等.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及病理特征.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5, 31(5):394-397.

    [3]高秀丽, 朱新平, 顾俊毅, 等.乳腺硬化性腺病与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对比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24(9):1496- 1498, 1503.

    [4]申瑞田. 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探讨.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26):167-168.

    [5]周轶群, 郭建锋, 顾华芸, 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分析.临床医学工程, 2014, 5(10):1241-1242, 1254.

    [6]冯杰, 钟炳安, 刘俊卿, 等.乳腺粘液癌的超声诊断与误诊防范.中外医疗, 2015, 34(35):183-185.

    [7]张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附135例分析).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 24(4):613-615.

    [8]李银珍, 黄道中, 李进兵, 等.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20(12):1815-1817.

    [9]穆丹梅, 张蔚, 顾秀丽, 等.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8):4.

    [10]陈燕燕, 杨金树. 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彩超特点.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1):556-557.

    [收稿日期:2017-05-08], 百拇医药(杨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