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33期
编号:13212052
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104例ICU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研究组经护理干预后,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危者35例、中危者15例、高危或形成者2例, 其预防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危者21例、中危者20例、高危或形成者11例, 其预防有效率为78.85%;研究组预防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工作中, 有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 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重症监护病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3.103

    ICU患者病情危重, 絕大部分需要长期卧床, 行动极为不便, 相关研究指出, 长期卧床可导致血流缓慢, 极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若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 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轻则肢体残疾, 重则血栓脱落并发肺栓塞而亡[1]。作者旨在将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中, 以改善患者血栓形成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ICU患者104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52例。研究组男31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61.15±10.37)岁。对照组男30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60.79±10.45)岁。纳入标准[2]:①卧床时间>2周;②经B超检查无血栓形成者;③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②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不全者。两组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 包括健康教育、定期访视及换药查房等。

    1. 2. 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ICU患者均病情危重, 患者心理压力极大, 应完善住院相关准备, 为患者营造良好就医环境;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变化, 并予以针对性调整, 帮助其稳定情绪, 建立良好治疗信心;在治疗过程中详细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可能性及后果, 提升患者预防意识。②早期发现:针对手术治疗患者, 在术后返回病房后, 严密观察病情, 看是否存在不明原因肢体肿胀或疼痛。③定期观察:每日定期测量患者双下肢同一部位周径, 如果发现周径改变, 应考虑是静脉回流受阻, 应请值班医师进行及时处理。④运动指导:在医师允准下, 可指导患者适度进行床上运动, 例如深呼吸、下肢被动运动等。⑤静脉保护:适当抬高下肢, 避免血液凝滞, 提高下肢静脉回流;避免同部位反复进行静脉穿刺, 静脉置管处可给予热敷。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Wells深静脉血栓评分标准进行预防效果评估[3]。低危:下肢无疼痛症状, 彩超检查正常;中危:下肢疼痛明显, 彩超检查正常;高危或形成:下肢疼痛剧烈、肿胀(+ + +), 彩超检查显示血栓形成。预防有效率=低危率+中危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经护理干预后,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危者35例、中危者15例、高危或形成者2例, 其预防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危者21例、中危者20例、高危或形成者11例, 其预防有效率为78.85%;研究组预防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 治疗时间较长, 大部分需要长期卧床, 肢体活动严重受限, 极易造成血液回流受阻, 从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研究指出[4, 5], 临床上超过90%的肺动脉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危害性极高。因此, 通过早期预防、早期护理干预手段, 帮助患者改善临床表现极为重要[6]。

    在本研究中, 通过强化相关护理干预措施, 以帮助患者释放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及生理不适, 有利于患者心理状态稳定, 提升治疗信心;另外, 通过加强早期发现、运动指导及静脉保护等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经护理干预后,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危者35例、中危者15例、高危或形成者2例, 其预防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危者21例、中危者20例、高危或形成者11例, 其预防有效率为78.85%;研究组预防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工作中, 有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 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敏, 杨宝义, 汪蓉, 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11):1811-1812.

    [2]刘萌, 赵静.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研究. 医药前沿, 2016, 6(28): 328.

    [3]张紫航.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体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1):141-142.

    [4]吕琦. 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探讨. 当代医学, 2017, 23(4):155-156.

    [5]钱志芬. 压力抗栓泵预防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8):33-34.

    [6]谭华丽, 唐湘红, 谭莉萍.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干预. 中国医疗前沿, 2012(19):74-75.

    [7]张洁靖. 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4):195.

    [8]殷晓霞. 护理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7):1334-1335.

    [9]兰艳萍, 刘阳. 早期护理干预在防止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 2012, 32(10):122-123.

    [10]仲文燕.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与护理. 医药卫生(全文版), 2016(4):00055.

    [收稿日期:2017-07-27], 百拇医药(朱叶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