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 143例在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 按护理模式差异性分为对照组(71例)与实验组(72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模式, 实验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 对照组焦虑评分为(36.28±3.97)分, 抑郁评分为(36.87±4.35)分;实验组焦虑评分为(23.21±4.64)分, 抑郁评分为(23.02±3.86)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71例患者中, 对护理工作满意23例, 一般满意36例, 不满意12例, 护理满意度为83.10%;实验组72例患者中, 对护理工作满意41例, 一般满意28例, 不满意3例, 护理满意度为95.83%;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行优质护理模式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 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护理;应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96
本文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4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 按护理模式差异性将其分为行一般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与行优质护理模式的实验组, 发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行优质护理模式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 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本次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护理模式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71例)与实验组(72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女性别比为35∶36;年龄32~77岁, 平均年龄(51.88±8.37)岁;其中冠心病33例, 脑出血27例, 心力衰竭11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女性别比为36∶36;年龄33~78岁, 平均年龄(50.93±9.02)岁;其中冠心病32例, 脑出血28例, 心力衰竭12例。两组患者疾病类型、性别比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 如监视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实验组行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心血管患者多数病情发展较快, 病情较重, 很多患者在心理上难以很快接受, 导致出现抑郁、恐慌及焦躁等情绪, 甚至一些患者由于缺乏有关心血管疾病知识会导致情绪出现极端化, 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也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患者的疾病宣教及心理护理工作, 让患者对治疗情况、疾病情况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 从而使得患者配合度大大提升[1]。另外, 还需要针对患者的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让患者保持良好状态, 平稳好情绪, 对治疗工作及护理工作保持平和心态, 提高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同时还需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 减轻患者家属压力, 防止家属压力转移到患者身上, 不利于患者治疗[2]。②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较舒适的治疗环境, 每天定时为患者清洁房间并消毒房间, 每天保持1 h通风, 保证室内空气流通。病房温度控制在23℃左右, 湿度控制在55%左右。保持病房安静,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③饮食护理。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需要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做好针对性的处理工作, 明确患者饮食禁忌证[3]。患者饮食需保持清淡, 食物要选取易消化的, 饮食中多摄取蛋白质与维生素, 保证患者营养。④其他护理。需要依据患者病情为其提供针对的运动方案, 若患者生命体征较为平稳, 可以多鼓励患者多进行室外活动, 使得患者免疫力及抵抗力得到提升, 保证治疗效果[4]。若患者长期卧床, 需要定时为其叩背翻
身, 保证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畅通, 以防出现压疮。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比较, 利用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 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症状越严重。并对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展开调查, 分为满意(得分>90分)、一般满意(得分70~90分)与不满意(得分<70分)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后, 对照组焦虑评分为(36.28±3.97)分, 抑郁评分为(36.87±4.35)分;实验组焦虑评分为(23.21±4.64)分, 抑郁评分为(23.02±3.86)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71例患者中, 对护理工作满意23例, 一般满意36例, 不满意12例, 护理满意度为83.10%;实验组72例患者中, 对护理工作满意41例, 一般满意28例, 不满意3例, 护理满意度为95.83%。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这时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 医学护理为了满足人们的高质量要求, 也产生了一些新型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新型护理模式, 它强调以人为本展开护理工作, 强调在护理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 着力满足患者的要求[5-7]。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促、病情进展较快等特点, 因此除了对其展开规范治疗外, 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对患者预后及保证治疗效果也有着重要意义[8-10]。本次研究选取143例患者, 对其中71例行一般护理模式(对照组), 另72例患者行优质护理模式(实验组), 结果显示, 护理干预后, 实验组焦虑评分为(23.21±4.64)分、抑郁评分为(23.02±3.86)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36.28±3.97)、(36.87±4.3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 高于对照组的83.1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行优质护理模式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淙, 李海灵, 周厚湘, 等.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3(6):120-121.
[2]陈丹丹, 徐成林, 张倩, 等.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S2):509-510.
[3]肖艳芳.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20(1):76-78.
[4]谢呈惠, 米波, 于珠珠.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5):272-273.
[5]张凤华.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19):110.
[6]谭洁梅.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中外医疗, 2015(16):157-158.
[7]陈卫红.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9):233-234.
[8]杨秋芬.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19):112-113.
[9]丁玲敏.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3):245-246.
[10]匡婵.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医药与保健, 2014(8):124-125.
[收稿日期:2017-12-26], 百拇医药(邓丽)
【关键词】 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护理;应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96
本文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4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 按护理模式差异性将其分为行一般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与行优质护理模式的实验组, 发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行优质护理模式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 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本次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护理模式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71例)与实验组(72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女性别比为35∶36;年龄32~77岁, 平均年龄(51.88±8.37)岁;其中冠心病33例, 脑出血27例, 心力衰竭11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女性别比为36∶36;年龄33~78岁, 平均年龄(50.93±9.02)岁;其中冠心病32例, 脑出血28例, 心力衰竭12例。两组患者疾病类型、性别比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 如监视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实验组行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心血管患者多数病情发展较快, 病情较重, 很多患者在心理上难以很快接受, 导致出现抑郁、恐慌及焦躁等情绪, 甚至一些患者由于缺乏有关心血管疾病知识会导致情绪出现极端化, 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也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患者的疾病宣教及心理护理工作, 让患者对治疗情况、疾病情况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 从而使得患者配合度大大提升[1]。另外, 还需要针对患者的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让患者保持良好状态, 平稳好情绪, 对治疗工作及护理工作保持平和心态, 提高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同时还需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 减轻患者家属压力, 防止家属压力转移到患者身上, 不利于患者治疗[2]。②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较舒适的治疗环境, 每天定时为患者清洁房间并消毒房间, 每天保持1 h通风, 保证室内空气流通。病房温度控制在23℃左右, 湿度控制在55%左右。保持病房安静,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③饮食护理。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需要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做好针对性的处理工作, 明确患者饮食禁忌证[3]。患者饮食需保持清淡, 食物要选取易消化的, 饮食中多摄取蛋白质与维生素, 保证患者营养。④其他护理。需要依据患者病情为其提供针对的运动方案, 若患者生命体征较为平稳, 可以多鼓励患者多进行室外活动, 使得患者免疫力及抵抗力得到提升, 保证治疗效果[4]。若患者长期卧床, 需要定时为其叩背翻
身, 保证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畅通, 以防出现压疮。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比较, 利用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 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症状越严重。并对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展开调查, 分为满意(得分>90分)、一般满意(得分70~90分)与不满意(得分<70分)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后, 对照组焦虑评分为(36.28±3.97)分, 抑郁评分为(36.87±4.35)分;实验组焦虑评分为(23.21±4.64)分, 抑郁评分为(23.02±3.86)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71例患者中, 对护理工作满意23例, 一般满意36例, 不满意12例, 护理满意度为83.10%;实验组72例患者中, 对护理工作满意41例, 一般满意28例, 不满意3例, 护理满意度为95.83%。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这时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 医学护理为了满足人们的高质量要求, 也产生了一些新型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新型护理模式, 它强调以人为本展开护理工作, 强调在护理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 着力满足患者的要求[5-7]。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促、病情进展较快等特点, 因此除了对其展开规范治疗外, 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对患者预后及保证治疗效果也有着重要意义[8-10]。本次研究选取143例患者, 对其中71例行一般护理模式(对照组), 另72例患者行优质护理模式(实验组), 结果显示, 护理干预后, 实验组焦虑评分为(23.21±4.64)分、抑郁评分为(23.02±3.86)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36.28±3.97)、(36.87±4.3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 高于对照组的83.1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行优质护理模式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淙, 李海灵, 周厚湘, 等.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3(6):120-121.
[2]陈丹丹, 徐成林, 张倩, 等.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S2):509-510.
[3]肖艳芳.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20(1):76-78.
[4]谢呈惠, 米波, 于珠珠.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5):272-273.
[5]张凤华.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19):110.
[6]谭洁梅.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中外医疗, 2015(16):157-158.
[7]陈卫红.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9):233-234.
[8]杨秋芬.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19):112-113.
[9]丁玲敏.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3):245-246.
[10]匡婵.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医药与保健, 2014(8):124-125.
[收稿日期:2017-12-26], 百拇医药(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