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水平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炎症的影响(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CAD)合并糖尿病患者炎症的影响。方法 40例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采集患者空腹及餐后4 h血样, 检测患者血脂指标及血清炎症指标水平,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4 h血脂指标、血清炎症指标水平, 分析餐后4 h血清炎症指标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40例患者, 餐后4 h 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空腹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4 h TG(2.25±0.83)mmol/L高于空腹时的(1.30±0.90)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餐后4 h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高于空腹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 餐后4 h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与TC、LDL-C、HDL-C无相关性(P>0.05), 餐后4 h血清TG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643、0.596, P<0.05)。结论 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脂水平中, 只有血清TG水平显著提高, 且与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TG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机体炎症具有重要预测价值。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餐后血脂水平对其炎症和早期肾损伤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关键词】 血脂水平;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炎性细胞因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019
近年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导致此病发生率升高的原因复杂, 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有研究表明, 血脂异常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病率的关键性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轻中度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下降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1]。已有研究确定餐后的TG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既往研究显示, 高脂餐后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血中的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2]。但是, 国内很少有关于血脂水平与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炎症的影响相关研究。所以, 本研究收集2017年3月~2018年
4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和门诊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来探讨此类患者早餐前后血脂及炎症指标变化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和门诊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 女19例;年龄24~80岁, 平均年龄(60.1±6.7)岁。
1. 2 方法 空腹血:在采血前, 要求患者前1 d晚上8点到次日的早上采血前禁止饮食。餐后血:患者在當日早上
7~8点正常饮食后, 从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 4 h后采血, 其间嘱咐患者禁止进食, 但可以饮水, 可以适当的运动, 但避免剧烈运动。
生化指标的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TG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HDL-C测定采用化学修饰酶法、血浆LDL-C检测采用选择性可溶化法、糖化血红蛋白采用液相色谱法(Bio-RAD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检测。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4 h血脂指标(TC、LDL-C、HDL-C、TG)、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 分析餐后4 h血清炎症指标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连续性变量, 符合正态分布, 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 则采用M(P25, P75)表示, 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离散性变量采用构成比或百分比(%)进行描述, 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40例患者空腹及餐后4 h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40例患者, 餐后4 h TC、LDL-C、HDL-C与空腹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4 h TG(2.25±0.83)mmol/L高于空腹时的(1.30±0.90)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40例患者空腹及餐后4 h血清炎症指标比较 40例患者餐后4 h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高于空腹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40例患者餐后4 h血清炎症指标与血脂指标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 餐后4 h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与TC、LDL-C、HDL-C无相关性(P>0.05), 餐后4 h血清TG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643、0.596, P<0.05)。见表3。
3 讨论, 百拇医药(黄月华 何靖敏)
【关键词】 血脂水平;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炎性细胞因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019
近年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导致此病发生率升高的原因复杂, 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有研究表明, 血脂异常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病率的关键性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轻中度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下降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1]。已有研究确定餐后的TG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既往研究显示, 高脂餐后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血中的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2]。但是, 国内很少有关于血脂水平与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炎症的影响相关研究。所以, 本研究收集2017年3月~2018年
4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和门诊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来探讨此类患者早餐前后血脂及炎症指标变化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和门诊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 女19例;年龄24~80岁, 平均年龄(60.1±6.7)岁。
1. 2 方法 空腹血:在采血前, 要求患者前1 d晚上8点到次日的早上采血前禁止饮食。餐后血:患者在當日早上
7~8点正常饮食后, 从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 4 h后采血, 其间嘱咐患者禁止进食, 但可以饮水, 可以适当的运动, 但避免剧烈运动。
生化指标的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TG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HDL-C测定采用化学修饰酶法、血浆LDL-C检测采用选择性可溶化法、糖化血红蛋白采用液相色谱法(Bio-RAD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检测。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4 h血脂指标(TC、LDL-C、HDL-C、TG)、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 分析餐后4 h血清炎症指标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连续性变量, 符合正态分布, 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 则采用M(P25, P75)表示, 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离散性变量采用构成比或百分比(%)进行描述, 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40例患者空腹及餐后4 h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40例患者, 餐后4 h TC、LDL-C、HDL-C与空腹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4 h TG(2.25±0.83)mmol/L高于空腹时的(1.30±0.90)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40例患者空腹及餐后4 h血清炎症指标比较 40例患者餐后4 h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高于空腹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40例患者餐后4 h血清炎症指标与血脂指标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 餐后4 h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与TC、LDL-C、HDL-C无相关性(P>0.05), 餐后4 h血清TG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643、0.596, P<0.05)。见表3。
3 讨论, 百拇医药(黄月华 何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