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1)
【摘要】 目的 探讨掌指骨骨折应用克氏针和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微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掌指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4.26±1.27)周、住院时间(4.86±1.50)d均短于对照组的(7.85±
2.11)周、(7.92±2.28)d, 手术时间(46.51±10.27)min长于对照组的(30.50±12.36)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掌指功能优良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小关节僵硬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发生炎症2例、小关节僵硬2例、感染
1例、伸肌腱斷裂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 P<0.05)。结论 针对掌指骨骨折采用微钢板完成内固定治疗, 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使得患者早期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减轻家庭负担, 且掌指功能优良率高, 可促进掌指功能恢复, 整体疗效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关键词】 掌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微钢板内固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45
掌指骨折的发生大多由直接暴力造成, 若治疗不当, 可造成小关节、骨间肌出现僵硬、萎缩现象, 影响掌指功能性, 威胁患者健康生活质量。目前, 临床针对掌指骨折的治疗措施较多, 其中克氏针及微钢板内固定较为常用, 但两种方案疗效不一。本文选取本院2018~2019年收治的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克氏针及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提高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2019年收治的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为作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X线、临床表现等检查确诊, 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研究同意书, 排除精神病史、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 女18例;年龄18~58岁, 平均年龄(39.52±10.5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 女17例;年龄18~59岁, 平均年龄(39.57±10.7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经指根环扎橡皮圈完成止血后清创;以损伤位置情况为依据, 作一延长切口, 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 清除嵌入软组织、病变组织、凝血块作, 减少骨膜剥离, 留存血供骨折片, 选用克氏针(直径1.0 mm)进行顺行法或者逆行法交叉穿入骨折断端, 完成固定, 且对肌腱、神经等组织逐一修复。手术结束后打石膏持续4~6 周。
1. 2. 2 观察组 患者采用微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经指根环扎橡皮圈完成止血, 麻醉方式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清创;经原伤口入路, 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 清除嵌入软组织、病变组织、凝血块, 减少骨膜剥离, 留存血供骨折片;C型壁X线机下完成骨折复位操作, 以患者骨折情况为依据, 选取微钢板(针对掌骨或者指骨骨折为干骨的患者给予直型钢板;针对掌骨骨折为基底部或者头部关节的患者给予“L”型、“T”型钢板), 于掌指骨侧方或者背侧方置入微钢板, 骨折断端用两枚螺钉固定。手术过程中针对游离骨块可应用细钢丝、克氏针固定;固定完成后, 对肌腱、神经等组织逐一修复。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石膏外固定4~6 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掌指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总主动屈曲度系统(TAFS)评估掌指功能[1], 通过患者指掌及指关节之间的屈伸度作出判断, 优:屈伸度≥200°;良:180°≤屈伸度<200°;差:屈伸度<180°;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炎症、小关节僵硬、感染、伸肌腱断裂。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对比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掌指功能对比 观察组掌指功能优良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小关节僵硬
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发生炎症2例、小关节僵硬2例、感染1例、伸肌腱断裂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 P<0.05)。
3 讨论
近年,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及建筑业的发展, 掌指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长, 其类型较多, 可见于手掌、手指任意部位。手掌是协助人体完成多种细节动作的重要部位, 具有灵巧、精细、复杂的特性[2], 与人体其他部位骨折治疗相比, 精细化要求更加高, 因而选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手掌正常功能恢复意义重大。克氏针内固定具有创伤性小、操作方便简单、二次取针较为方便、基本不会对骨折位置血运造成影响的优点, 在临床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但经实践证明, 该治疗措施稳定性方面较差, 无法绝对避免旋转[3],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内固定部位移位、旋转的发生率较高, 影响骨折愈合进程, 虽然克氏针内固定交叉可降低旋转、移位发生率, 但由于骨折两端不能施加压力, 也会对骨折愈合造成影响, 不利于手部功能恢复, 往往临床应用中都需要石膏外固定[4]。, http://www.100md.com(陆友新 孔繁军 焦飞虎)
2.11)周、(7.92±2.28)d, 手术时间(46.51±10.27)min长于对照组的(30.50±12.36)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掌指功能优良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小关节僵硬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发生炎症2例、小关节僵硬2例、感染
1例、伸肌腱斷裂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 P<0.05)。结论 针对掌指骨骨折采用微钢板完成内固定治疗, 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使得患者早期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减轻家庭负担, 且掌指功能优良率高, 可促进掌指功能恢复, 整体疗效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关键词】 掌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微钢板内固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45
掌指骨折的发生大多由直接暴力造成, 若治疗不当, 可造成小关节、骨间肌出现僵硬、萎缩现象, 影响掌指功能性, 威胁患者健康生活质量。目前, 临床针对掌指骨折的治疗措施较多, 其中克氏针及微钢板内固定较为常用, 但两种方案疗效不一。本文选取本院2018~2019年收治的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克氏针及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提高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2019年收治的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为作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X线、临床表现等检查确诊, 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研究同意书, 排除精神病史、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 女18例;年龄18~58岁, 平均年龄(39.52±10.5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 女17例;年龄18~59岁, 平均年龄(39.57±10.7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经指根环扎橡皮圈完成止血后清创;以损伤位置情况为依据, 作一延长切口, 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 清除嵌入软组织、病变组织、凝血块作, 减少骨膜剥离, 留存血供骨折片, 选用克氏针(直径1.0 mm)进行顺行法或者逆行法交叉穿入骨折断端, 完成固定, 且对肌腱、神经等组织逐一修复。手术结束后打石膏持续4~6 周。
1. 2. 2 观察组 患者采用微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经指根环扎橡皮圈完成止血, 麻醉方式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清创;经原伤口入路, 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 清除嵌入软组织、病变组织、凝血块, 减少骨膜剥离, 留存血供骨折片;C型壁X线机下完成骨折复位操作, 以患者骨折情况为依据, 选取微钢板(针对掌骨或者指骨骨折为干骨的患者给予直型钢板;针对掌骨骨折为基底部或者头部关节的患者给予“L”型、“T”型钢板), 于掌指骨侧方或者背侧方置入微钢板, 骨折断端用两枚螺钉固定。手术过程中针对游离骨块可应用细钢丝、克氏针固定;固定完成后, 对肌腱、神经等组织逐一修复。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石膏外固定4~6 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掌指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总主动屈曲度系统(TAFS)评估掌指功能[1], 通过患者指掌及指关节之间的屈伸度作出判断, 优:屈伸度≥200°;良:180°≤屈伸度<200°;差:屈伸度<180°;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炎症、小关节僵硬、感染、伸肌腱断裂。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对比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掌指功能对比 观察组掌指功能优良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小关节僵硬
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发生炎症2例、小关节僵硬2例、感染1例、伸肌腱断裂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 P<0.05)。
3 讨论
近年,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及建筑业的发展, 掌指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长, 其类型较多, 可见于手掌、手指任意部位。手掌是协助人体完成多种细节动作的重要部位, 具有灵巧、精细、复杂的特性[2], 与人体其他部位骨折治疗相比, 精细化要求更加高, 因而选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手掌正常功能恢复意义重大。克氏针内固定具有创伤性小、操作方便简单、二次取针较为方便、基本不会对骨折位置血运造成影响的优点, 在临床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但经实践证明, 该治疗措施稳定性方面较差, 无法绝对避免旋转[3],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内固定部位移位、旋转的发生率较高, 影响骨折愈合进程, 虽然克氏针内固定交叉可降低旋转、移位发生率, 但由于骨折两端不能施加压力, 也会对骨折愈合造成影响, 不利于手部功能恢复, 往往临床应用中都需要石膏外固定[4]。, http://www.100md.com(陆友新 孔繁军 焦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