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3例急诊救治临床分析(1)
【摘要】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急诊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接诊的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例患者经治疗, 2例治愈, 1例死亡。结论 主动脉夹层早期识别, 快速处理, 可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急诊救治;临床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3.07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 症状表现多样, 缺乏特异性临床特点, 容易误诊, 病情凶险, 死亡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7~9月本院急诊科连续接诊主动脉夹层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病例1 患者, 男, 33岁, 公务员, 发病前2 d出现肩背部疼痛, 当时剧烈, 后能忍受;发病前1 d曾游泳, 自认为是拉伤, 未注意, 疼痛逐渐加重, 1 d后出现腰腹部疼痛, 以脊腰部明显, 疼痛剧烈时伴大汗, 无腹泻、无恶心、呕吐, 无尿频、尿急, 稍有腹胀, 曾到区医院检查, 腹部彩超、血常规、血淀粉酶未发现明显异常, 凌晨1:00左右转来诊。查体:血压(BP)130/86 mm Hg(1 mm Hg=0.133 kPa), 脉搏(P)84次/min, 神清, 痛苦貌, 双肺呼吸音清晰, 胸廓挤压痛(-), 心率84次/min, 律齐, 腹软, 脐周有轻压痛, 无反跳痛, 墨菲氏征阴性, 肠鸣音3~4次/min, 双肾区叩击痛阴性, 腰椎无扣压痛, 腰背部按压有轻松感, 四肢活动正常。患者否认有高血压及心脏病史。立即行床旁心电图检查, 抽血查心肌酶及肌钙蛋白、血生化、淀粉酶、血常规、凝血、胸片及腹部彩超(双肾、输尿管、膀胱, 肝、膽、脾、胰, 腹主动脉), 建立静脉通道。检查结果除血常规中性偏高为86%外, 其余未见异常, 准备行双源CT, 进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 患者诉疼痛减轻, 基本感觉不到疼痛。话音刚落, 突然出现抽搐, 两眼上翻, 面色苍白, 意识丧失, 心跳呼吸停止, 紧急抢救, 一直无复苏。再次行床旁彩超, 发现胸腹腔积液, 胸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最后考虑为主动脉夹层破裂。
1. 2 病例2 患者, 男, 52岁, 个体商人, 在打牌时突然手捂胸口倒地昏迷, 联系120急救, 查体:BP 162/106 mm Hg, P 78次/min, 呼吸频率(R)14次/min, 浅昏迷, 压眶反应存在, 双侧瞳孔直径3.0 mm, 光反射存在, 颈软, 无抵抗,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率78次/min, 律齐, 腹软, 四肢肌张力不高, 双下肢巴氏征阴性, 现场心电图检查示心肌缺血, 快速血糖为5.8 mmol/L, 患者是外地人, 未见家属, 既往史不详。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吸氧接回院内。行心肌酶、心肌梗死三项、血生化、血常规、血凝及头颅CT检查。心肌酶中肌酸激酶(CK)为215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32 IU/L,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为11.2×109/L, 余未见异常, 床旁彩超腹部肠腔胀气, 主动脉显示不清, 夹层可疑。因患者发病时手捂胸口, 考虑主动脉夹层的可能, 同时患者儿子赶到, 主诉患者既往有高血压8年余, 长期服用降压药。于是硝酸甘油静脉维持, 控制血压, 行双源CT主动脉CTA检查, 示主动脉升部后侧有一缺口, 向心脏方向部分撕裂, 心包腔也有少量积液, 向上头臂干也有部分撕裂, 沿着弓部、降部一直撕裂至髂动脉上, 会同心胸外科和血管外科, 行手术血管置换+介入。患者术后5 h清醒。
6个月随诊情况良好。
1. 3 病例3 患者, 男, 49岁, 下岗工人, 离异, 半夜食馍夹生大蒜后出现上腹部疼痛, 且伴大汗、恶心。无腹泻、腹胀, 无明显胸闷、心慌, 自服解痉药无缓解, 坐出租车来诊。既往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5年余, 长期不正规服用降压及降糖药。查体:BP 160/96 mm Hg,P 70次/min, 神清, 痛苦貌, 大汗, 口角无明显歪斜, 颈软, 无抵抗,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率70次/min, 心音低钝, 律不齐, 腹软, 上腹部有压痛, 无反跳痛, 墨菲氏征(±), 肠鸣音3~5次/min, 双肾区无扣压痛, 四肢活动正常。快速抽血查血常规、生化、血淀粉酶、心肌酶及心肌梗死三项、床旁心电图、床旁彩超(肝胆脾胰、腹主动脉、双肾输尿管膀胱及腹腔探查), 胸腹部平片, 建立静脉通道。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彩超发现腹部血管内径增宽;胸腹部X射线片示肠腔积气;血常规WBC 10.3×109/L, 中粒细胞百分比(N)78%, 血糖10.6 mmol/L, 电解质、血淀粉酶、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均为正常。给予降压、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解痉, 疼痛仍无缓解, 且疼痛向腰背部放射, 右侧臀部麻木感。因彩超发现腹部血管内径增宽, 不排除夹层, 建议患者做主动脉CTA检查, 患者下岗、离异, 无经济条件, 认为是生蒜刺激引起的胃痛, 不愿进一步检查。问有无其他亲属, 联系其妹, 交代病情, 同意CTA检查。CTA检查示胸主动脉降部后外侧破口向下撕裂, 向下达髂动脉上, 诊断为主动脉夹层B型。控制血压、杜冷丁止痛, 疼痛缓解。入住血管外科后行微创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 3个月后复查壁间血肿已吸收。
2 讨论
主动脉夹层即主动脉动脉壁夹层形成, 是由先天性或后天性疾患造成主动脉壁正常结构的损害, 血流进入主动脉壁内, 导致血管壁分层, 剥离的内膜片分隔形成“双腔主动脉”。但Coady报道有8%~15%的病例并无内膜撕裂, 这可能是由于主动脉壁中层出血所致, 又称为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非常凶险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 [1], 其主要原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中层囊性坏死、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壁炎症反应[2]、外伤及梅毒等。目前关于主动脉夹层的成因的研究主要包括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基质酶等方面的研究[3, 4]。目前倾向于多种易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各种易感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主动脉壁结构和(或)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5]。认为血流动力学因素是启动和促进因素, 血管壁的病变是基本因素[6]。国内病例青壮年多为先天性中层发育不良等, 但近年来发病者动脉硬化、高血压的比例逐渐增高。其病理基础都是主动脉中层和平滑肌存在病变, 导致动脉内膜撕裂、动脉管壁剥离及血肿在动脉壁中间蔓延扩大至全层。内膜一旦撕裂, 在高压血流的冲击下动脉中层扩张形成血肿, 并向远端延伸成夹层动脉瘤。动脉内膜的撕裂最常见于升主动脉近心端和降主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大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撕裂样胸痛, 疼痛可牵涉至胸部或腹部, 由于撕裂程度和位置不同, 四肢、脑或腹部内脏可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或梗死症状, 四肢脉搏的强弱不一。文献报道[7]近端主动脉夹层可以表现为晕厥、心肌梗死、心包积液、咯血、脑梗死等, 远端夹层可表现为肠梗阻、胰腺炎、肝损害、截瘫等。据Flores等[8]报道, 发生脊髓缺血损伤表现为下肢截瘫或偏瘫。本研究中3例均表现不同程度胸背部及腹部的疼痛。文献报道误诊率为26%~57.9%[9]。, http://www.100md.com(邓应彪 张小磊 张志鹏 杨杰)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急诊救治;临床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3.07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 症状表现多样, 缺乏特异性临床特点, 容易误诊, 病情凶险, 死亡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7~9月本院急诊科连续接诊主动脉夹层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病例1 患者, 男, 33岁, 公务员, 发病前2 d出现肩背部疼痛, 当时剧烈, 后能忍受;发病前1 d曾游泳, 自认为是拉伤, 未注意, 疼痛逐渐加重, 1 d后出现腰腹部疼痛, 以脊腰部明显, 疼痛剧烈时伴大汗, 无腹泻、无恶心、呕吐, 无尿频、尿急, 稍有腹胀, 曾到区医院检查, 腹部彩超、血常规、血淀粉酶未发现明显异常, 凌晨1:00左右转来诊。查体:血压(BP)130/86 mm Hg(1 mm Hg=0.133 kPa), 脉搏(P)84次/min, 神清, 痛苦貌, 双肺呼吸音清晰, 胸廓挤压痛(-), 心率84次/min, 律齐, 腹软, 脐周有轻压痛, 无反跳痛, 墨菲氏征阴性, 肠鸣音3~4次/min, 双肾区叩击痛阴性, 腰椎无扣压痛, 腰背部按压有轻松感, 四肢活动正常。患者否认有高血压及心脏病史。立即行床旁心电图检查, 抽血查心肌酶及肌钙蛋白、血生化、淀粉酶、血常规、凝血、胸片及腹部彩超(双肾、输尿管、膀胱, 肝、膽、脾、胰, 腹主动脉), 建立静脉通道。检查结果除血常规中性偏高为86%外, 其余未见异常, 准备行双源CT, 进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 患者诉疼痛减轻, 基本感觉不到疼痛。话音刚落, 突然出现抽搐, 两眼上翻, 面色苍白, 意识丧失, 心跳呼吸停止, 紧急抢救, 一直无复苏。再次行床旁彩超, 发现胸腹腔积液, 胸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最后考虑为主动脉夹层破裂。
1. 2 病例2 患者, 男, 52岁, 个体商人, 在打牌时突然手捂胸口倒地昏迷, 联系120急救, 查体:BP 162/106 mm Hg, P 78次/min, 呼吸频率(R)14次/min, 浅昏迷, 压眶反应存在, 双侧瞳孔直径3.0 mm, 光反射存在, 颈软, 无抵抗,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率78次/min, 律齐, 腹软, 四肢肌张力不高, 双下肢巴氏征阴性, 现场心电图检查示心肌缺血, 快速血糖为5.8 mmol/L, 患者是外地人, 未见家属, 既往史不详。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吸氧接回院内。行心肌酶、心肌梗死三项、血生化、血常规、血凝及头颅CT检查。心肌酶中肌酸激酶(CK)为215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32 IU/L,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为11.2×109/L, 余未见异常, 床旁彩超腹部肠腔胀气, 主动脉显示不清, 夹层可疑。因患者发病时手捂胸口, 考虑主动脉夹层的可能, 同时患者儿子赶到, 主诉患者既往有高血压8年余, 长期服用降压药。于是硝酸甘油静脉维持, 控制血压, 行双源CT主动脉CTA检查, 示主动脉升部后侧有一缺口, 向心脏方向部分撕裂, 心包腔也有少量积液, 向上头臂干也有部分撕裂, 沿着弓部、降部一直撕裂至髂动脉上, 会同心胸外科和血管外科, 行手术血管置换+介入。患者术后5 h清醒。
6个月随诊情况良好。
1. 3 病例3 患者, 男, 49岁, 下岗工人, 离异, 半夜食馍夹生大蒜后出现上腹部疼痛, 且伴大汗、恶心。无腹泻、腹胀, 无明显胸闷、心慌, 自服解痉药无缓解, 坐出租车来诊。既往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5年余, 长期不正规服用降压及降糖药。查体:BP 160/96 mm Hg,P 70次/min, 神清, 痛苦貌, 大汗, 口角无明显歪斜, 颈软, 无抵抗,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率70次/min, 心音低钝, 律不齐, 腹软, 上腹部有压痛, 无反跳痛, 墨菲氏征(±), 肠鸣音3~5次/min, 双肾区无扣压痛, 四肢活动正常。快速抽血查血常规、生化、血淀粉酶、心肌酶及心肌梗死三项、床旁心电图、床旁彩超(肝胆脾胰、腹主动脉、双肾输尿管膀胱及腹腔探查), 胸腹部平片, 建立静脉通道。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彩超发现腹部血管内径增宽;胸腹部X射线片示肠腔积气;血常规WBC 10.3×109/L, 中粒细胞百分比(N)78%, 血糖10.6 mmol/L, 电解质、血淀粉酶、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均为正常。给予降压、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解痉, 疼痛仍无缓解, 且疼痛向腰背部放射, 右侧臀部麻木感。因彩超发现腹部血管内径增宽, 不排除夹层, 建议患者做主动脉CTA检查, 患者下岗、离异, 无经济条件, 认为是生蒜刺激引起的胃痛, 不愿进一步检查。问有无其他亲属, 联系其妹, 交代病情, 同意CTA检查。CTA检查示胸主动脉降部后外侧破口向下撕裂, 向下达髂动脉上, 诊断为主动脉夹层B型。控制血压、杜冷丁止痛, 疼痛缓解。入住血管外科后行微创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 3个月后复查壁间血肿已吸收。
2 讨论
主动脉夹层即主动脉动脉壁夹层形成, 是由先天性或后天性疾患造成主动脉壁正常结构的损害, 血流进入主动脉壁内, 导致血管壁分层, 剥离的内膜片分隔形成“双腔主动脉”。但Coady报道有8%~15%的病例并无内膜撕裂, 这可能是由于主动脉壁中层出血所致, 又称为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非常凶险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 [1], 其主要原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中层囊性坏死、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壁炎症反应[2]、外伤及梅毒等。目前关于主动脉夹层的成因的研究主要包括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基质酶等方面的研究[3, 4]。目前倾向于多种易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各种易感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主动脉壁结构和(或)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5]。认为血流动力学因素是启动和促进因素, 血管壁的病变是基本因素[6]。国内病例青壮年多为先天性中层发育不良等, 但近年来发病者动脉硬化、高血压的比例逐渐增高。其病理基础都是主动脉中层和平滑肌存在病变, 导致动脉内膜撕裂、动脉管壁剥离及血肿在动脉壁中间蔓延扩大至全层。内膜一旦撕裂, 在高压血流的冲击下动脉中层扩张形成血肿, 并向远端延伸成夹层动脉瘤。动脉内膜的撕裂最常见于升主动脉近心端和降主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大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撕裂样胸痛, 疼痛可牵涉至胸部或腹部, 由于撕裂程度和位置不同, 四肢、脑或腹部内脏可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或梗死症状, 四肢脉搏的强弱不一。文献报道[7]近端主动脉夹层可以表现为晕厥、心肌梗死、心包积液、咯血、脑梗死等, 远端夹层可表现为肠梗阻、胰腺炎、肝损害、截瘫等。据Flores等[8]报道, 发生脊髓缺血损伤表现为下肢截瘫或偏瘫。本研究中3例均表现不同程度胸背部及腹部的疼痛。文献报道误诊率为26%~57.9%[9]。, http://www.100md.com(邓应彪 张小磊 张志鹏 杨杰)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主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 > 主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