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025
编号:13810986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取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其子宫及卵巢血流的影响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5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取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其子宫及卵巢血流的影响。方法 10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1例。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方案治疗, 观察组采用来曲唑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方案治疗。比较促排卵子宫动脉、卵巢动脉及子宫内膜血流参数。结果 观察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为(15.93±3.26)cm/s、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为(0.78±0.03)及子宫内膜PSV(33.15±1.30)cm/s高于对照组的(9.85±2.14)cm/s、(0.75±0.02)、(0.76±0.07)cm/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动脉RI、卵巢动脉PSV、子宫内膜RI等血流参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用来曲唑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方案可改善内膜形态及卵巢血流, 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63

    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育龄期妇女群体常见疾病, 使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紊乱, 是导致无排卵型不孕的主要原因[1]。当前临床对该疾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 考虑到病因与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肾上腺、胰岛等密切相关, 因此发病机理缺乏一致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存在垂体促性腺激素分娩的不协调、卵巢内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功能的不协调、肾上腺内网状带与束状带功能不协调、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出现数量与效能不协调等, 因此治疗需注重促排卵。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如今临床可采用促排卵方案进行治疗, 并借助体外授精及胚胎移植技术妊娠, 而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效果存在差异。根据相关研究可知[2], 多卵巢综合征对卵泡质量及子宫内膜血流存在影响, 而单纯促排卵虽然可提高排卵率, 但妊娠率较低, 治疗还需重视改善子宫及卵巢血流。为此, 本次研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取不同促排卵方案治疗对其子宫及卵巢血流的影响进行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接收的10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1例。对照组年龄20~35岁, 平均年龄为(25.52±3.51)岁;不孕年限1~8年, 平均不孕年限(2.52±1.83)年;体质量指数(BMI)21~26 kg/m2, 平均BMI(22.52±2.62)kg/m2;吸烟15例, 饮酒19例。观察组年龄20~34岁, 平均年龄(25.45±3.50)岁;不孕年限1~8年, 平均不孕年限(2.53±1.84)年;BMI 21~26 kg/m2, 平均BMI(22.49±2.58)kg/m2;吸烟12例, 饮酒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符合2003年的鹿特丹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 且经输卵管造影证实双侧输卵管通畅;表现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 伴有多毛、痤疮;血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LH/FSH)≥2;睾酮(T)≥2.2 nmol/L 和(或)雄烯二酮(A)≥9.0 nmol/L, 血清泌乳素正常。排除标准:排除伴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输卵管积水患者;高血压史患者;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甲状腺及肾上腺功能异常患者, 卵巢和肾上腺男性化肿瘤等疾病及近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患者等。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方案, 月经第5~9天口服克罗米芬, 1次/d, 50 mg/次, 月经第10天, 肌内注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37.5~75.0 U。用药后超声监测卵泡, 当卵泡≥18 mm, 黄体生成素峰值>10 U/ml时, 当日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注射24 h后超声多普勒监测, 预计排卵前和排卵后12 h, 宫腔内人工授精, 完成14 d后若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5 mIU/ml, 确诊为生化妊娠, 4周后行B超检查, 若观察到妊娠囊且有原始心管搏动者为临床妊娠, 未观察到则需重新促排卵治疗。

    1. 2. 2 观察组 采用来曲唑联合人绝經期促性腺激素方案, 月经第5~9天口服来曲唑, 1次/d, 50 mg/次, 月经第10天, 肌内注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37.5~75.0 U。

    用药后超声监测卵泡, 当卵泡≥18 mm, 黄体生成素峰值>10 U/ml时, 当日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注射24 h后超声多普勒监测, 预计排卵前和排卵后12 h, 宫腔内人工授精, 完成14 d后若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5 mIU/ml, 确诊为生化妊娠, 4周后行B超检查, 若观察到妊娠囊且有原始心管搏动者为临床妊娠, 未观察到则需重新促排卵治疗。

    1. 3 观察指标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促排卵子宫动脉、卵巢动脉及子宫内膜血流参数, 包含动脉PSV、血管RI。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子宫动脉PSV、卵巢动脉RI及子宫内膜PSV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动脉RI、卵巢动脉PSV、子宫内膜RI等血流参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因素, 该疾病多体现为慢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 导致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等症状, 而且患者多伴随卵巢增大、白膜增厚, 甚至伴随颗粒细胞黄素化。临床认为孕期子宫内激素环境对成年后个体的内分泌状态产生影响, 即受到母亲疾病影响, 导致患者青春期后易发生排卵功能障碍。此外家族性排卵功能障碍和卵巢多囊样改变提示该疾病具有遗传特征。患者受到疾病影响表现出高雄激素, 体现为多毛, 但我国多囊卵巢综合征多毛情况较少, 同时还可表现为高雄激素性痤疮、脱发、皮脂溢出及男性化等症状, 导致皮肤粗糙、毛孔粗大、脱发明显, 面部油脂过多、头皮屑增多, 甚至出现男性型阴毛分布, 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影响。为尽早发现及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国际协作组专家会议制定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国际诊断标准, 即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多囊卵巢等至少两项。诊断中需注意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肿瘤、卵泡膜细胞增生征、高泌乳素血症等鉴别。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目前治疗该疾病以药物控制为主, 相对于手术治疗, 其更符合患者的生育需求, 如选择避孕药、糖皮质激素、安体舒通、氟化酰胺等, 可有效降低高雄激素血症。此外当前临床治疗以促排卵方案为主, 虽然可起到促排卵效果, 但妊娠率仍较低, 主要因为胚胎着床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 即治疗期间需加强子宫内膜及卵巢血流参数监测, 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4]。, 百拇医药(王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