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2年第10期
编号:125833
耳内镜下药物填塞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22年6月30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0期
鼓膜,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楼文蓉 周舟 刘佳

    外耳道真菌病(otomycosis externa)是各种病原性真菌感染导致的一种耳部疾病,患者多表现为耳痒、耳痛、耳溢液,听力下降,易迁延不愈。好发于低海拔,温湿地域地区,发病率较高,致病的真菌以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等较为多见[1]。加上目前消费市场不规范采耳备受推崇,外耳道真菌病发病率出现增高趋势,多在耳鼻喉科门诊普通耳镜下治疗,短时疗效尚可,但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者可致鼓膜穿孔,病变发展至中耳影响听力,特别是外耳道瘙痒这一症状可引起精神焦虑,影响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工作中,由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难治性,便出现了众多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选取本科96 例外耳道真菌病患者,探讨耳内镜下药物填塞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2020 年11 月本科门诊收治的96例(102耳)外耳道真菌病患者,男55例(57 耳),女41 例(45 耳);年龄21~76 岁,平均年龄(46.7±9.8)岁;所有患者的主要症状均为耳部瘙痒,夜间明显,流水,病程7~62 d;86例在发病之前均有喜欢自行挖耳的习惯。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52耳)和对照组(48 例,50 耳)。

    诊断标准:依据《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对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诊断标准[3]:①有耳内痒感、耳胀闷感、耳痛、耳鸣、耳漏等症状;②内镜检查发现外耳道深部有绒毛状、粉末状、颗粒状物附着;③经真菌学涂片显微镜检查或培养确诊真菌感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