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3年第4期
编号:124665
观察电针治疗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23年3月30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4期
血管性,总分,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高慧 沈小平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之一,容易引发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将这类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称之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其中,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是主要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类型[1]。临床研究显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约40%可在2年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持久、记忆力差等症状,早期积极干预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2]。目前,临床尚缺乏特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西医常规治疗通过用药改善脑功能以及认知功能训练等,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不一,部分患者疗效不理想[3]。中医认为,本病属“健忘”等范畴,病位在脑,与肾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密切相关,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共同参与了病情的发生发展[4]。针灸是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手段,通过辨证取穴进行电针治疗,可有效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开窍醒脑之效[5]。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电针治疗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本院80例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3.5±9.2)岁;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1.8±0.6)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3.9±9.5)岁;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1.9±0.7)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