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3年第5期
编号:124654
刍议白术对肠道疾病的双向调节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23年4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5期
太阴,医家,津液,1白术的本草学历代沿革,2白术治疗肠道疾病的中医学理论基础,3古今医家运用白术双向调节治疗肠道疾病的辨治思路,4影响白术双向调节作用的因素,5白术的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6小结
     王梦琪 熊航 刘亚军 沈洪 刘军楼

    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白术被奉为“安脾胃之神品”,其健脾补中之功相较苍术更胜一筹,作用偏重于里。按照《中国药典》2015 版[1]和《中药学》[2]教材的记述,白术治疗脾胃病主要针对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脾虚痰饮等病证,其中肠道疾病仅涉及泄泻。药理研究表明,白术中挥发油组分、水洗脱液组分和多糖组分能促进胃肠蠕动,石油醚组分和醇洗脱液组分能抑制胃肠蠕动[3];动物实验表明,白术既可使被过度抑制的胃肠道平滑肌恢复正常运动,又能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对胃肠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4,5]。近年来,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及便秘等在内的多种肠道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试追溯白术的本草学沿革,探讨古今医家运用白术双向调节治疗肠道疾病的辨治思路,以期在临床能灵活运用白术,进一步提高治疗肠道疾病的临床疗效。

    1 白术的本草学历代沿革

    1.1 白术的功效演变 白术的运用历史悠久,古书中有大量描述白术功效的文献记载。秦汉《五十二病方》[6]中即用术入复方治金伤疼痛,《神农本草经》[7]列术为上品,不分苍、白,名山蓟,其“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广泛运用白术,功效涉及健脾益气、消痞、利水化饮、祛风除湿、止呕止渴、安胎[8]。魏晋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名医别录》[9]首次区分赤术(苍术)和白术,但未对其功效及运用有所区分,对白术的味和毒性进行补充,认为白术味甘、无毒,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提出白术具有治风眩头痛、痰水、心下急满、霍乱吐下、利腰脐间血、益津液的功效,基本延续了张仲景对白术的认识。唐代对白术功效的认识在《药性论》[10]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在此时期白术被全面应用在诸如橘皮汤、鲤鱼汤、白术散等方剂中。金元时期《医学启源》[11]言白术“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除胃中热”,对白术的功效进行完整概括。明清时期的本草专著更为全面地对白术的功效进行归纳和总结,清代张璐在《本经逢原》[12]中认为白术“生用则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

    1.2 白术双向调节的理论溯源 历代医家对白术功善止泻的论述较为深入。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13]中指出白术可治“霍乱、吐下不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