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3年第19期
编号:124501
原发性BPPV 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不同康复干预策略及机制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1月6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9期
经颅,前庭,康复训练,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李爱东 朱珊珊 陈丽娟 张钰 何淑桢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1-3]。BPPV 具有自限性, 易复发, 其累计发病率为10%, 男女比为1.0∶1.5~1.0∶2.0, 通常在40 岁后发病, 通过典型临床症状、明确的位置及试验结果可确诊[4]。目前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 的主要方法, 具有较好的疗效。部分患者在手法复位治疗后,典型眩晕及特征性位置性眼震消失, 但仍有头晕、头昏沉感、头重脚轻、行走不稳、漂浮感等症状, 常在变动头位或活动时发生, 临床上将这些表现统称为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 RD)[5-7]。因此, 研究其干预策略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10 月~2022 年11 月于本院老年医学科及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60 例原发性BPPV 复位后RD 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庭康复组、经颅磁刺激组与对照组, 各20 例。对照组男女比为7∶13;年龄18~75 岁,平均年龄(48.37±10.13)岁。前庭康复组男女比为6∶14;年龄20~74 岁, 平均年龄(49.37±9.79)岁。经颅磁刺激组男女比为8∶12;年龄19~75 岁, 平均年龄(50.07±10.36)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