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疗保健 > 《饮食保健》 > 《医食参考》 > 2013年 > 第2期
编号:12822800
应用白蒲黄片及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CT表现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颜民源 王滨
第1页

    参见附件。

     3.2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T表现的病理基础。

    本组病例中均显示病变区域出现轻度的肠壁增厚,肠壁的厚度在6.0~10mm范围,增厚的肠壁为连续性改变,病变段肠壁的厚度大致均匀,表现对称性的改变,病理证实这是由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的充血,水肿,炎性细胞的浸润及粘膜肌层的增厚所致"。

    粘膜面呈锯齿状,病理上是病变段结肠粘膜面见多发小息肉和洼溃疡所形成的锯齿状凹凸不平改变。

    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出现肠壁的分层现象,表现为"靶征"或"双晕征",其内层与外层为软组织密度,中间层则为低密度带,内、外层由肥厚的粘膜、粘膜下层和浆膜层所构成,表现为密度较高。而中间肌层受炎症细胞广泛深入浸润,肌纤维破坏引起肌层水肿、无力,表现为密度较低。

    病变区的肠管出现肠腔变细,肠管缩短等表现,同时伴有结肠袋、半月皱襞的变浅或消失。这些征象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更容易于获得立体的展示,三维图像的表现与双对比造影的所见相似。在部分病例的平扫图象上,还可观察到骶前间隙的增宽,其原因除了与肠粘膜下层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肠管变细和短缩之外,还可能与慢性反复发作病例的肠外脂肪沉积有关。

    病变区结肠系膜密度增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