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疗保健 > 《饮食保健》 > 《医食参考》 > 2013年 > 第2期
编号:12822684
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医食参考
     【摘 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对3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监护观察及精心有效的护理。结果:按GCS预后评分法评定,治愈21例,中残7例,重残3例,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为83.8%。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完善的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观察;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它以其颅脑损伤严重,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变化快为特征,是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具有病情急、症状重、变化快的特点,死亡率可达21%-31%[1]。经过多个研究及临床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护理质量可以直接决定病人的转归和预后,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笔者收集自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的3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15~6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6例,坠落伤8例,打击伤3例。致伤类型开放性损伤9例,闭合性损伤28例。硬膜下血肿14例,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8例,脑内血肿5例,多发性血肿10例,合并颅骨骨折28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人均表现为意识障碍,均有昏迷史,瞳孔改变31例,脑脊液漏19例,癫痫发作3例,心率快慢不一15例。入院时GCS评分:3~5分10例,6~8分28例。

    1.3 治疗效果:根据格拉斯愈合评分(GCS)[2],出院时治愈21例,中残7例,重残3例,死亡6例(16.2%)。

    2 临床观察

    2.1 意识状态。意识变化是判断原发伤的程度和继发伤的发生、发展最重要的指征之一。要准确分清嗜睡、朦胧、浅昏迷、深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在意识状态的观察过程中,可通过对话、呼唤、给予适当刺激、还可通过对患者的记忆力、计算能力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及精神状态,以便对病情做出正确估计。进行性意识程度下降是病情恶化的重要表现,意识逐渐恢复是病情好转的征象。伤后出现中间清醒期,则是硬模外血肿的典型表现;若意识障碍同时出现呕吐和瞳孔的改变,则颅内血肿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若出现昏迷加深,常表示病情加重,多由于急性颅内压增高或伴发脑疝所致,应及时报告医生,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本组有9例患者出现颅高压及脑疝征象,因发现及时,给予脱水及开颅手术,挽救了患者生命。

    2.2 四大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血压、脉博、呼吸,如有变化说明脑干的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脑水肿。颅内血肿,可引起颅压增高、脑移位→脑疝。头部外伤后,在颅 内血肿形成过程中可有“一高二慢”症状即血压增高、呼吸深慢、脉搏慢。此症状常在颅 内血肿所致脑疝的症状之前出现。一般在小脑幕切迹疝前出现呼吸深慢,枕骨大孔疝则可出现呼吸不规则式停止。在脑疝的中晚期脉搏慢而有力,收缩压升高,脉压差增大。但是,在临床观察中这三项指标的变化并非同时出现,往往只有一二项的突出变化。脑疝时体温变化一般不明显,上述情况应结合其它症状体征,全面进行分析。

    2.3 观察肢体运动的障碍。在护理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过程中,注意观察肢体活动情况,如发现右则肢体不完全偏瘫,右侧肢体由不太灵活逐渐转为瘫痪,应考虑为左侧颅内血肿。而左侧肢体由不太灵活逐渐转为瘫痪,应考虑为右侧颅内血肿。总之,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应做到密切观察,仔细分析,为及时抢救病人生命而争取时间。

    2.4 脑疝的观察。瞳孔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瞳孔大小及形态变化,对光反射灵敏度改变均能及时反应颅内病变。脑疝是由于颅内压不对称增高而形成结构移位,常见的有小脑幕裂孔疝和枕骨大孔疝。前者一般出现血肿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偏瘫。而后者首先发生的是呼吸停止等脑干功能衰竭[3]。本组有13例并发脑疝,予以快滴20%甘露醇250ml的同时立即报告医生急诊手术,由于观察及时,赢得了手术时机,抢救了患者的生命。13例患者术后有12例恢复较好。

    2.5 颅内高压症状的观察。急性颅内高压者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及频繁的恶心,喷射样呕吐,对神志不清者的头痛表现为躁动不安。本组2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此类症状。因此严密观察烦躁程度以及呕吐物的性质、量及色泽等有助于颅内高压症状的判定。

    2.6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观察。严重的颅脑损伤病人处于脑水肿状态,神经内分泌失调,加上大剂量激素的应用,致使对激素敏感者内脏血管收缩,胃黏膜屏障及胃黏液屏障破坏,出现溃疡而出血。它是病情危重的征兆,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强调早期预防,选用西咪替丁0.4g加入10%GS250ml中静脉滴注,每12h1次;尽早给患者鼻饲,受伤后2~3天,恶心呕吐消失后,可插胃管鼻饲牛奶。牛奶能起到屏障作用,同时稀释了胃液,减轻胃酸对黏膜的刺激,也可防止胆汁反流,从而有效预防溃疡形成。如一旦出现呕血或柏油样稀便;血压下降低于12kPa或中心静脉压<6~10cmH2O,血红蛋白在短期内下降20%;脸色苍白,皮肤汗湿,四肢不温,脉搏细速,昏迷加深等应视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要积极抢救以减轻损害。本组病人未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

    3 临床护理

    3.1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颅脑损伤伴有失血性休克时,应及时有效地补充血容量,一旦休克症状纠正后,应适当控制输液速度,以防循环负荷加大从而加重脑水肿或造成肺功能衰竭等。

    颅脑损伤致颅内高压时,应及时给予高渗脱水药物应用,颅内高压患者易出现烦躁不安,喷射状呕吐等症状。应用甘露醇有显著效果,甘露醇一般要求30min内输入。但输入速度不宜过快,因甘露醇输入速度过快,短时内血容量急剧增加,易引起一过性血压升高,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http://www.100md.com(苏嫦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