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疗保健 > 《饮食保健》 > 《医食参考》 > 2013年 > 第4期
编号:12821694
400例正常分娩产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医食参考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实施的临床效果,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避免严重的产后并发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入住我院进行正常分娩的产妇8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记录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分析风险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产房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在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保证产妇分娩过程及产后2小时内的安全性,减少风险事件的出现,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定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133-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分娩时收集和测量失血量有一定难度,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发病率更高。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为探索更加完善的护理管理模式,减少和预防产后出血病例的发生,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对入住我院进行分娩的800例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对产妇住院分娩期间诊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医疗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改善护理方法,设立应急预案等措施[2],来提高产房护理工作质量,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事先征得所有产妇同意,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400例产妇,年龄22-36岁,孕周38-42周,平均产次1.5次,初中及以下学历280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20例;实验组400例产妇,年龄21-37岁,孕周38-41周,平均产次1.6次,初中及以下学历285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15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平均产次及受文化教育程度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监测产妇的各项体征数据与分娩情况,观察子宫复原情况,对产妇提供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保证产妇安全[3]。护理风险管理:实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其具体措施如下:①进行护理风险教育以强化风险意识。首先要加强助产护理人员的自主学习与培训,熟悉并遵守医疗护理相关的政策法规与制度条例,定期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理论学习;其次要开办相关知识讲座,向护理人员讲解如何正确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如何做到有效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和回避风险,并结合实际案例,来进行重点剖析;再者注重经验交流,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个案后,由相关助产人员与护理人员总结经验,互相交流心得体会,从而不断累积更多更好的护理管理措施。②投入护理人力并更新护理方式。传统的产妇护理制定的是一人值班制,但是一旦夜间入院产妇增多,一个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会变得忙乱,极易出现问题。因此投入人力,更新值班模式,并且在人员的配置上要精心考虑,一般采用资深护理人员对临产产妇进行“一对一”全产程导乐陪产的模式,这样能更准确地掌握病人产程进展情况,了解产妇心理变化,从而更便于采取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加强产妇安全感,提高护理质量。③加强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识别与评估。首先要对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识别,如由于产妇过分紧张、疲劳、产程延长、巨大儿、子宫病变等引起的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胎盘部分残留,软产道裂伤,产妇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其次针对这类因素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如: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产程陪护,及时补充能量,宫缩间歇期指导正确休息,养足精力,胎儿娩出后严格观察胎盘娩出情况,包括时间、胎盘完整情况,仔细查看软产道有无损伤,缝合时注意缝合技巧,不留死腔,松紧适度,产前完善凝血功能相关检查,如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事先做好防范,如备血,止血药物的及时正确使用,产前建立好有利于抢救的静脉通路,提高应急问题的处理能力。④在科室设立针对各种情况的应急预案,制作成工作手册,加强培训和考核,做到烂熟于心。首先同时做好急救仪器与药品的管理工作,采用专人负责制,定期进行物品、药品清点与维护、补充,以便在发生产后出血的第一时间展开急救措施。⑤成立科室急救小组,明确急救人员的职责,进行抢救时有序进行,比如划分行动组、监测组与记录组等,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考核,要求做到整个抢救过程迅速、准确、有效、有序进行⑥采用科学有效的产后失血量监测方法,如容积法、称重法、面积法,做到准确测量产后24h出血量,做好记录。

    2 结果

    通过11个月的风险管理实施,400名正常分娩产妇实验组的一系列收集数据表现出:产妇产后出血量、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公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更全面、具体的要求,加之法律知识的普及,使维权意识增强,医患纠纷发生率呈明显增多表现。产科在医院众多科室中为相对特殊的部门,母婴安全问题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及社会的和谐,医院对产科分娩质量愈来愈重视。产后出血为高风险事件,正确分析和发现诱发因素,并制定出及时有效的针对性防控措施,是减少安全隐患、确保母婴安全的必行之举。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将一些隐性存在的影响产妇分娩的消极因素及时处理[6],进而减少分娩风险,提高产房护理工作质量。通过实施风险管理,有效提高了科室助产人员与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技能。特别是对于一些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护理人员能够进行有效识别,进而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不同程度的消除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的一些应急预案、成立科室急救小组,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则更进一步规范了科内抢救流程,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的抢救水平。通过以上的调查发现,为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采取产房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缪卓慧,王惠珍.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10):1982-1983.

    [2]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3]陶曙.护理文书质景控制3个环节实施效果评价[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4):85-86.

    [4]李加宁,宋燕宾.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确保护理安全[J].南方护理学报.2004,ll(9):57-58.

    [5]李岩,陈青林.产房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603-1605.

    [6]李华,周秀荣.“五常法”在产房护理风险中应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439-3440., http://www.100md.com(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