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1期 > 正文
编号:11977400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李烨 黄腊平 彭红兵 谢维宁
第1页

    参见附件(2106KB,3页)。

     【摘要】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祛湿活血、祛痰化瘀、疏肝健脾益肾为法配合西药(还原型谷胱甘肽片与复方牛胎肝复方提取物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与单独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对比,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疗程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西药治疗组。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脂肪肝;祛湿活血;痰湿内蕴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1.129

    作者单位: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肝胆专科

    近年来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已占平均人口的10%,在肥胖、嗜酒和糖尿病患者中可高达 50%~60%,其中约25%的患者发生肝纤维化,1.5%~8.0%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对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和改善预后是十分重要的。现在采用祛湿活血、祛痰化瘀、疏肝健脾益肾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常规疗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均为门诊患者80例,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诊断标准[1]。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性别、年龄、基础病类型、血脂异常及肝功能异常程度等均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表1)。

    表1

    治疗前分组情况(例)

    组别例数男:女年龄(岁)病程(年)肥胖高血脂糖尿病肝炎性

    ALT(U/L)

    40~80>80

    治疗组4228:14*48.16±12.22*3.77±3.05*181428366

    对照组3826:1245.06±13.283.52±3.03161129344

    注:*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对照组配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0.2 g和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80 mg,口服,2次/d;治疗组除配合上述西药外,中药使用:泽泻10、炒苍术10、三七10、茵陈20、柴胡15、厚朴15、白术15、何首乌15作为基本方,再根据临证加减,以增强疗效。腹胀、纳差明显,加炒莱菔子、炒麦芽、山楂以消食化积;恶心、呕吐加法半夏、生姜、竹茹以止呕;肝区胀痛明显,加佛手、川楝子行气止痛;脾虚甚,加黄芪、山药补脾;湿热重,加龙胆草、车前草清热利湿。每日1剂。疗程3个月。

    1.3 观察项目 ①症状体征包括乏力、消化道症状、黄疸、肝脾肿大及治疗前后的变化;②肝功能(ALT、AST 、GGT、 ALP、 TP 、ALB)于治疗前、中、疗程结束时各检测1次;③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④B型超声于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⑤血常规、尿常规、肾功、心电图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B超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①治愈:症状消失,血脂、ALT降至正常范围,腹部B超检查显示肝脏形态结构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症状消失,血脂、ALT、腹部B超检查显示肝脏形态结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③有效:症状明显缓解,血脂、ALT、腹部B超显示肝脏形态结构3项检查中任意2项较治疗前明显改善;④无效:症状反复,血脂、ALT无明显改善,腹部B超检查显示肝脏形态结构较治疗前无明显好转。

    1.5 统计方法 计量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结果使用SPSS 14.0版统计软件处理。

    1.6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3例,显效17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8.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无效有效显效总有效

    治疗组423(7.14)2(4.76)20(47.6)17(40.4)40(95.2)*

    对照组381(2.6)8(21.05)16(42.1)13(34.2)30(78.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7 不良反应 两组病例在全疗程中血常规、尿常规、肾功、及心电图均无异常变化,两组各有1例在治疗中出现皮肤搔痒,经对症处理后分别于3、5 d缓解,均完成疗程。

    2 讨论

    目前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是祛除病因,在调整饮食的基础上使用降脂药物,但贝特类、他仃类、烟酸类等降脂药物均可引起肝功能的损害[2],疗效并不满意。许多降脂药可能导致血脂更集中于肝脏进行代谢,反而促进脂质在肝内的蓄积,并损害肝功能。近年来,随着脂肪肝发病率的增高,发现有30%以上的脂肪肝患者血清转氨酶可增高至正常值上限的2~3倍,对脂肪肝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给予护肝降酶药物治疗,可能减轻肝炎程度,但这些降酶类药物突然停药后,可出现转氨酶的反跳。甘草甜素类制剂有类固醇样作用,长期服用可升高血糖及血压,不利于脂肪肝的治疗。由于脂肪肝属于一种慢性肝损害,为避免上述因素影响,我们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和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重点是提高肝组织处理脂质的能力。两药合用通过IGF1、HGF等的协同效应,启动肝细胞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增加白蛋白及载脂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同时通过促进脂肪酸和载脂蛋白的结合,提高线粒体的能量代谢,促进脂肪酸B氧化,提高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加速血浆及肝脏中脂肪尤其TG的分解,具有促进肝内脂肪代谢、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肝、解毒及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等等功效[3,4]。从分组治疗结果看,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仍达到78.9%,反映了复方牛胎肝提取物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片联合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性。中医学虽无脂肪肝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入胁痛、积聚、痞满、痰湿等病证范畴。临床有研究发现,痰湿证及痰湿夹瘀证患者血液聚集性、黏滞性及凝固性(主要包括血小板聚集性、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升高[5],而脂肪肝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也都显著提高,且以痰瘀互结证明显[6],提示了脂肪肝患者有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存在。因此祛湿活血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方法。作者认为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痰湿、瘀血内生,停积于肝而成。其病位在肝,与脾胃肾密切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因津血同源,痰瘀可以互生互化,痰、瘀等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使病情缠绵或加重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因此作者认为本病虽为本虚标实之证,但以标实为主,当急则治标。故拟祛湿活血为主要治法,祛痰化瘀以安其正,佐以疏肝健脾益肾,扶正以绝痰瘀化生之源。我们为此组成了治疗脂肪肝的基本方:方中泽泻、茵陈利湿,炒苍术、白术、厚朴燥湿健脾以绝痰源,如《景岳全书》说:“湿痰宜燥之,非渗利不除也。”因“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血证论》),故用三七活血化瘀通络,使湿祛痰消瘀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0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