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1期 > 正文
编号:11977359
右半结肠扭转1例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汪先忠 唐晋华 丁惠明
第1页

    参见附件(1406KB,2页)。

     肠扭转常发生于小肠和乙状结肠,发生于右半结肠少见。作者近来收治1例右半结肠扭转,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2岁,因“腹痛、腹胀、呕吐9 h”入院。9 h前,患者突然出现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腹胀1 h后在外院住院治疗,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肠梗阻,给于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等处理,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而转入我院。入院时查体:T 38.7℃P 140次/minR28次/minBP 80/50 mm Hg嗜睡,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双肺未发现异常,心率14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尤以右侧腹部为重,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腹腔诊断穿刺抽出淡血性粪臭性液体,胸腹透视:右侧中下腹肠管明显扩张,并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液平,提示肠梗阻。血常规:WBC 16.1×109/L RBC2.87×1012/LHB 94 g/LN 0.92L 0.08 入院诊断为:①急性肠梗阻;②全腹膜炎;③中毒性休克。积极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并做好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大量血性粪臭性液体,右半结肠及部分回肠扩张,呈黑色,顺时针扭转360°,复位后见结肠肝曲至回盲部系膜长而游离,结肠肝曲至末段回肠30 cm肠管失去活力,确认该段肠管已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顺利,术后给于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住院12 d,治愈出院。

    2 讨论

    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纵轴旋转形成的闭袢性肠梗阻,是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在我国占急性肠梗阻的第3位,约为14%[1],肠扭转的发生由多种原因引起,解剖因素是引起肠扭转的先决条件,多为肠袢或其系膜相对较长,故常发生在小肠、乙状结肠、盲肠或横结肠,右半结肠除盲肠外,多为腹膜间位器官,仅前面和两侧有腹膜覆盖,后面借结

    缔组织贴于腹后壁,位置较固定,一般不易发生扭转。本文患者可能因其先天性发育异常,造成右半结肠有系膜形成,且较长,故发生了肠扭转。一旦发生了肠扭转,患者剧烈腹痛,肠管发生绞窄,很快发生扭转段肠管血运障碍、坏死和穿孔,中毒性休克,若救治不及时,常常会危及患者生命,后果严重。有报告,肠扭转发生2 h内手术者无死亡,超过6 h手术死亡率高达30%以上[2]。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避免肠坏死、降低死亡的关键。传统的X线腹透常能明确肠梗阻的诊断,但对肠扭转诊断率低,朱代华等[3]报道为14.5%。而CT较X线腹透和平片显示影像学征象更加丰富和精细,更具有优越性常有助于病因诊断[4],对肠扭转、肠绞窄的诊断价值较高。据Balthazar研究,CT诊断肠缺血的敏感度为83%,特异性93%,准确性91%[5]。因此,凡遇发生急性肠梗阻,在不能及时排除肠扭转时,应尽早行CT检查明确诊断。一旦肠扭转诊断明确,立即行胃肠减压、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快速做好手术前准备,即刻手术,切勿企图先纠正低血压,再剖腹探查,这样往往会贻误手术时机[6]。本文患者发病1 h,在院外已诊断为急性肠梗阻,但未能明确为肠扭转,未及时手术,延误了8 h,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致使患者出现肠坏死、休克,危及生命,教训深刻。

    参考文献

    [1] 黄洁夫 腹部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1):905.

    [2] 韦军民.肠扭转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医刊,2002,37(6):1517.

    [3] 朱代华,张明.成人小肠扭转早期诊断的探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0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