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的体会
腹腔镜手术彻底改变了常规经腹手术的传统,由于可避免开腹,所以可减轻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其具有住院天数短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使得患者易于接受。
我院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共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238例,其中高血压患者38例,我们对当中的32例患者施行了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中血压控制平稳,术毕清醒快,提早拔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高血压患者排除血压控制不稳及继发性高血压外,余32例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及并发疾病进行治疗,以调整到最佳状态(最低可接受水平为收缩压<150 mm Hg,舒张压<90 mm Hg,以上作为术前准备的参考)。其中年龄为36~74岁,平均55岁,实施的手术为腹腔镜下附件包块切除8例,腹腔镜下肌瘤剔除3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17例,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例。
1.2 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不停用抗高血压药物,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快速给予平衡液500 ml后给予胶体液500 ml,接生命体征监护仪,左侧卧位,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给予2%利多卡因试验量3~5 ml,排除全脊麻,测试平面有效,给予2%利多卡因8~12 ml,使平面维持在胸6水平,全麻诱导给予阿托品0.3~0.5 mg,咪唑安定0.1~0.2 mg/kg,异丙酚2 mg/kg,芬太尼2 μg/kg,维库溴胺0.1 mg/kg,潮气量和呼吸次数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值随时调整,术中维持异丙酚3~5 mg/(kg•h),瑞芬太尼0.1~0.2 μg/(kg•m),硬膜外间断给药,术中连续监测,术毕测血压正常后接术后镇痛泵安返病区。
1.3 拔除气管导管标准 a清醒,呼之能睁眼;b吞咽咳嗽反射恢复;c自主呼吸。吸氧3 min,氧饱和≥95%。
2 结果
32例高血压患者术中全部血压平稳,术毕清醒快,拔管早,有2例患者在拔管后血压高出入室后的基础血压,但5 min后即恢复正常,麻醉效果满意。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及肌瘤剔除等手术需时较长,需二氧化碳气腹压力较高,麻醉需完善的镇痛和良好的肌松,还需消除二氧化碳气腹刺激,后倾手术体位以及手术所致内脏牵拉引起的不适[1]。对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多数学者推荐全麻,主要目的在控制呼吸,减轻手术操作对呼吸的影响,保证良好的通气和血氧饱和度,避免出现高碳酸血症,但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随着麻醉药物的消退,痛觉与意识逐渐恢复,患者感觉疼痛和不适,再加上拔管刺激,极易引起血压升高,据报道原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此外,吸痰的刺激,术后恶心呕吐,焦虑不安以及术后躁动等都会引起术后恢复期的高血压。硬膜外麻醉有良好的松驰肌肉和完善的镇痛作用,但为消除盆腔内脏牵拉反应,麻醉平面必须达胸6以上,尚需辅助药[2]全麻气管插管与硬膜外阻滞复合能有效的控制呼吸,消除气腹的不适,获得满意的肌肉松弛,减少全麻药与肌松药的用量,术毕苏醒快,术后利用硬膜外导管给药,有利于术后镇痛,对肝功能差的患者还有利于维持有效的肝血流,减轻气腹对肝的影响,对冠心病患者有利于防止或减少术后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使麻醉性镇痛药及肌松药用量减少,使意识和呼吸恢复快,早期的气管拔管可减少气管导管留存可能造成的并发症,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循环的影响较缓和,但阻滞范围较广时仍可引起血压下降,加之高血压患者其血容量一般偏低,故我采用术前快速扩容,以维持患者的有效循环和容量,不使血压下降过多(麻醉期间血压下降的幅度不高于原血压水平的15%)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有双肩痛或腹腔内疼痛,这样可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及屏气现象,我们实行全麻停药前15 min硬膜外给予一次药后接镇痛泵,无一例患者有术后不适及血压升高。
现我们实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诱导及维持平稳,麻醉中硬膜外麻醉维持了肌松和镇痛,满足了手术要求,达到了患者早期清醒拔管的目的,我们认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于高血压患者做电式腹腔镜手术是一个较好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98.
[2] 李仲廉.妇产科麻醉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7.
[3] 徐启明,李文硬.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7., http://www.100md.com(林燕华)
我院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共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238例,其中高血压患者38例,我们对当中的32例患者施行了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中血压控制平稳,术毕清醒快,提早拔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高血压患者排除血压控制不稳及继发性高血压外,余32例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及并发疾病进行治疗,以调整到最佳状态(最低可接受水平为收缩压<150 mm Hg,舒张压<90 mm Hg,以上作为术前准备的参考)。其中年龄为36~74岁,平均55岁,实施的手术为腹腔镜下附件包块切除8例,腹腔镜下肌瘤剔除3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17例,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例。
1.2 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不停用抗高血压药物,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快速给予平衡液500 ml后给予胶体液500 ml,接生命体征监护仪,左侧卧位,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给予2%利多卡因试验量3~5 ml,排除全脊麻,测试平面有效,给予2%利多卡因8~12 ml,使平面维持在胸6水平,全麻诱导给予阿托品0.3~0.5 mg,咪唑安定0.1~0.2 mg/kg,异丙酚2 mg/kg,芬太尼2 μg/kg,维库溴胺0.1 mg/kg,潮气量和呼吸次数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值随时调整,术中维持异丙酚3~5 mg/(kg•h),瑞芬太尼0.1~0.2 μg/(kg•m),硬膜外间断给药,术中连续监测,术毕测血压正常后接术后镇痛泵安返病区。
1.3 拔除气管导管标准 a清醒,呼之能睁眼;b吞咽咳嗽反射恢复;c自主呼吸。吸氧3 min,氧饱和≥95%。
2 结果
32例高血压患者术中全部血压平稳,术毕清醒快,拔管早,有2例患者在拔管后血压高出入室后的基础血压,但5 min后即恢复正常,麻醉效果满意。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及肌瘤剔除等手术需时较长,需二氧化碳气腹压力较高,麻醉需完善的镇痛和良好的肌松,还需消除二氧化碳气腹刺激,后倾手术体位以及手术所致内脏牵拉引起的不适[1]。对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多数学者推荐全麻,主要目的在控制呼吸,减轻手术操作对呼吸的影响,保证良好的通气和血氧饱和度,避免出现高碳酸血症,但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随着麻醉药物的消退,痛觉与意识逐渐恢复,患者感觉疼痛和不适,再加上拔管刺激,极易引起血压升高,据报道原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此外,吸痰的刺激,术后恶心呕吐,焦虑不安以及术后躁动等都会引起术后恢复期的高血压。硬膜外麻醉有良好的松驰肌肉和完善的镇痛作用,但为消除盆腔内脏牵拉反应,麻醉平面必须达胸6以上,尚需辅助药[2]全麻气管插管与硬膜外阻滞复合能有效的控制呼吸,消除气腹的不适,获得满意的肌肉松弛,减少全麻药与肌松药的用量,术毕苏醒快,术后利用硬膜外导管给药,有利于术后镇痛,对肝功能差的患者还有利于维持有效的肝血流,减轻气腹对肝的影响,对冠心病患者有利于防止或减少术后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使麻醉性镇痛药及肌松药用量减少,使意识和呼吸恢复快,早期的气管拔管可减少气管导管留存可能造成的并发症,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循环的影响较缓和,但阻滞范围较广时仍可引起血压下降,加之高血压患者其血容量一般偏低,故我采用术前快速扩容,以维持患者的有效循环和容量,不使血压下降过多(麻醉期间血压下降的幅度不高于原血压水平的15%)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有双肩痛或腹腔内疼痛,这样可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及屏气现象,我们实行全麻停药前15 min硬膜外给予一次药后接镇痛泵,无一例患者有术后不适及血压升高。
现我们实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诱导及维持平稳,麻醉中硬膜外麻醉维持了肌松和镇痛,满足了手术要求,达到了患者早期清醒拔管的目的,我们认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于高血压患者做电式腹腔镜手术是一个较好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98.
[2] 李仲廉.妇产科麻醉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7.
[3] 徐启明,李文硬.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7., http://www.100md.com(林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