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4期 > 正文
编号:11976755
1,6-磷酸果糖伍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冯琦赟 郭贺玲
第1页

    参见附件(1481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其伍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FDP组)及对照组,连续治疗1~3个疗程,定期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检测细胞酶学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组NABA评分及细胞酶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DP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损伤,纳洛酮促进苏醒,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预后,减少其后遗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1,6-二磷酸果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纳洛酮

    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主要由围生期窒息所致,是新生儿死亡及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小儿的生存质量[1]。为改善其预后及降低死亡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笔者早期使用1,6-=磷酸果糖(通用名: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伍用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12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新生儿科收的126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观察对象,出生时均为足月,胎龄37~41周,出生体质量2.5~4.0 kg,均有中重度窒息史。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标准按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修订的标准[2]进行,其中男66例,女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1、5、10 minApger评分,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听力筛查及影像学检查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2,3] ①明确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史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胎心率<100次/min,持续5 min以上和(或)羊水III度污染);②出生时重度窒息史,指Apger评分1 min<3分,并延续至5 min仍<5分;或出生时pH<7;③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24 h以上;④排除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脑损伤。

    1.2.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同样严格的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3 d内的治疗是“三维持”“三控制”,4~10 d的治疗是应用脑代谢激活剂和改善脑血流[4]。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1,6-磷酸果糖(大连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5~160 mg/(kg•次),加10%GS稀释为0.1%浓度静脉滴入,1次/d,连用7~10 d为一疗程。伍用纳洛酮(重庆莱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1~0.3 mg/(kg•次),1次/d,加10%GS稀释为0.1%浓度静脉滴入,每日一次,连用7 d为一疗程。

    1.2.3 疗效判定 两组患儿均于病程第1~3天、5~7 d、10~14 d评估病情变化,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细胞酶学改变为评估依据。由新生儿科医师(对治疗情况完全不知)在光线半暗柔和,环境安静,室温24℃~28℃度环境中进行评估,按中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5]进行测定,满分为40分,≥ 35分为及格,≤35分为不及格。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软件1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NABA评分比较,治疗组患儿第3天、4~6天NABA评分42例(67.74%>35分,最高分可达39.9分,对照组患儿NABA评分30例>35分(48.38%);7~11天治疗组50例>35分(78.12%)最高分可达40.51分,对照组42例>35分(64.52%),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细胞酶学改变,治疗前后变化均具显著性差异。见表2。

    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值109~245 U/L、肌酸激酶(CK) 正常值25~195 U/L、及其同工酶(CK-BB) 正常值<25 u/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值<6 ug/L、a羟丁酸脱氢酶正常值109~245 U/L。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第1~3天、4~6天、7~11天NABA评分比较(x±s)

    治疗前(d)治疗后(d)

    34~67~11

    治疗组14.26±5.322.7±5.2232.75±7.1534.81±5.7

    对照组13.29±4.916.22±5.21 26.28±6.2132.61±4.25

    t0.652.082.092.19

    P>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液心肌酶学改变(x±s)

    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前治疗后7 d χ2检验

    肌酸激酶(CK)978.6±36.8696.73±32.68956.78±34.75324.36±26.62P<0.05

    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289.86±12.32142±1.52287.53±12.36 124±12.38P<0.0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8.26±10.2222.14±10.1340.35±12.328.96±8.26P<0.05

    乳酸脱氢酶(LDH)1368±68687±651306±63289±62P<0.05

    A羟丁酸脱氢酶1783±126786±1221786±125332±122P<0.05

    3 讨论

    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包括细胞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且以凋亡为主。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级联反应过程,近来研究证实FDP可抑制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起到保护神经作用[5]。FDP系葡萄糖代谢中间产物,在细胞中通过激活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酶及乳酸脱氢酶来调节几个酶促反应;另外FDP可抑制化学刺激引起的氧自由基的产生,对HIBD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一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①提供脑组织代谢所需能量;②抑制钙离子超载;③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稳定细胞膜,改善微循环,改善组织代谢。 [6]本文在新生儿早期即给予综合干预治疗,阻断凋亡过程防止及减轻永久性脑损伤具重大意义。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可降低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与分布在心、脑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后,可解除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对脑、呼吸心跳中枢及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抑制作用,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以改善,心输出量增加,脑功能得以恢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8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