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485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5 mg,隔天1次,并口服西替利嗪10 mg,1次/d,且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第3个疗程时,西替利嗪改为隔天口服1次,每次10 mg。对照组单独口服西替利嗪10 mg,隔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另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总有效率为63.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卡介菌多糖核酸;西替利嗪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疗程长且难以治愈。本院皮肤科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4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慢性荨麻疹患者79例,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存在风团,且治疗前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1个月内未用糖皮质激素,无严重的心、肝、肺、肾、胃等疾病。将79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0~57岁,平均33.4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2.3年;对照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8~61岁,平均35.0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2.1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商品:名迪苏,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5 mg,隔天1次,并口服西替利嗪(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1次/d,且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第3个疗程时,西替利嗪改为隔天口服1次,每次10 mg。对照组单独口服西替利嗪10 mg,隔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另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断标准 分别与治疗前、后观察自觉症状及皮损消退情况进行疗效评定[1]:痊愈为皮损完全消退,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为皮损消退70%~90%,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为皮损消退30%~69%,仍有少量皮疹出现,自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皮损消退≤30%,有新皮疹出现,自觉症状无改善。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41例中,痊愈27例(65.85%),显效11例(26.83%),有效2例(4.88%),无效1例(2.44%),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38例中,痊愈15例(39.47%),显效9例(23.68%),有效12例(31.58%),无效2例(5.27%),总有效率63.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n 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4127(65.85)11(26.83)2(4.88)1(2.44)92.68*
对照组3815(39.47)9(23.68)12(31.58)2(5.27)63.15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轻度头痛、口干、嗜睡、乏力6例,对照组为7例,两组间无差异,所有患者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停药后自然消失。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主要由I型变态反应引起。研究表明,Thl/Th2失衡是变应性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或始动因素[2]。当Th2细胞数目增多和/(或)亢进,大量产生IL-4[3],后者是诱导B细胞发生免疫球蛋白主链类别转换而产生IgE的细胞因子,可使IgE合成和分泌增加而导致I型变态反应。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为新一代免疫调节剂,系卡介茵提取物,含核糖、多糖等10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与增殖,抑制IgE生成,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并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组胺慢反应物质、白三烯、缓激肽与5-羟色胺、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等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4]。对r-干扰素有诱生作用,而r-干扰素能抑制Th2细胞的增殖,抑制IL-4的产生从而抑制IgE的生成。西替利嗪是新一代抗组胺药,其主要成分盐酸西替利嗪除能阻断H1受体外,同时对在过敏反应后期起重要作用的嗜酸性细胞有强大抑制作用,可直接对抗组胺的作用并降低变态反应部位组胺的浓度,因而有独特的双重抗变态反应作用[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8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