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623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1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护脑和活血,并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和脱水剂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25/27)和66.67%(16/2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1例出现轻度皮疹,末经减药或停药而自行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急性脑梗死(ACI)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大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所致,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致死或致残的严重疾病。早期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1]。本院神经内科2007年7月至2009年5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07年7月至2009年5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50~81岁,平均66.8岁。发病至用药时间:12 h以内16例,12~24 h25例,25~48 h10例。既往有高血压史23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9例,心律失常6例。全部患者均无全身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并排除脑出血患者。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2~79岁,平均66.5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1.50±6.49);对照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7.3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3.31±5.35)。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护脑和活血,并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和脱水剂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行血尿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检查。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3]: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46%~89%,伤残程度1~3级;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16%~45%;④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l5%或增加l5%;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无减少或增加19%以内;⑥死亡。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27例中,基本痊愈12例(44.44%),显著进步10例(37.04%),进步3例(11.11%),无变化2例(7.41%),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24例中,基本痊愈4例(16.67%),显著进步5例(20.83%),进步7例(29.17%),无变化8例(33.33%),总有效率6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组别例数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总有效率(%)
治疗组2712(44.44)10(37.04)3(11.11)2(7.41)92.59*
对照组244(16.67)5(20.83)7(29.17)8(33.33)66.67
注: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2721.88±7.495.04±4.11
对照组2422.31±7.3517.56±5.29
P值 >0.05<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出现轻度皮疹,末经减药或停药而自行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梗死急性期血管闭塞引起脑血流减少,组织处于缺血状态,构成细胞膜的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产生自由基,导致细胞膜损害而引起继发性脑组织损害,加重脑水肿并促进神经细胞坏死和进行性缺血[1]。研究认为,自由基在脑缺血缺氧损伤特别是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脑组织的损伤与其诱发的“瀑布式”级联反应有关[4]。缺血再灌注时一氧化氮合酶催化产生过量的一氧化氮,通过介导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钙离子超载和氧化应激影响线粒体功能,脂质过氧化、膜功能损害以及F53、Bcl 2基因表达,最终导致炎症和细胞凋亡[5]。因此,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和挽救半暗带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神经保护剂,动物实验证明,依达拉奉具有强效羟自由基清除及抗氧化作用。依达拉奉为小分子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血脑屏障通透率约60%,静脉给药可迅速在脑内达到有效浓度。临床研究证实,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6]。依达拉奉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刺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炎性介质白三烯的生成并降低羟自由基浓度,缩小缺血半暗带的体积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坏死[7];依达拉奉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
本组资料显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总有效率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2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