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7期 > 正文
编号:11975993
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血清蛋白电泳对肝病的诊断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田永芳 庞秀慧 郭淑丽 马慧霞
第1页

    参见附件(2094KB,3页)。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在受检者知情同意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当日无法测定的标本及时分离血清,20℃保存,1周内测定。

    1.2.2 肝脏纤维化指标的测定 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仪器为MPC1型微孔板单光子计数仪,每周测定一次,试剂盒由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试剂使用说明操作。

    1.2.3 总蛋白、白蛋白的检测 总蛋白采用双缩脲法,白蛋白采用溴酚绿法在罗氏ModularDP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

    1.2.4 血清蛋白电泳分析 利用法国Sebia Hydrasys全自动电泳分析系统及原装配套试剂盒进行测定。

    1.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用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 各组乙肝患者的HA、LN、PCⅢ、ⅣC平均值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 。重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的HA、LN、PCⅢ、ⅣC平均值较急性肝炎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TP、ALB的改变 各实验组患者ALB水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但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TP、AL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的TP、ALB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清蛋白电泳的改变 各实验组患者除α2结果较正常对照组低外,α1、β、γ平均值均较对照组均有所升高。重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的β、γ平均值较其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肝纤维化指肝脏内弥漫性过量的细胞外基质尤其胶原的过量沉积,是许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由纤维化导致肝硬化[2]。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进程是肝细胞反复受损、细胞外间质逐渐增加的过程。间质主要包括胶原蛋白(Ⅰ、Ⅲ、Ⅴ和Ⅳ型)、非胶原蛋白(如层粘连蛋白等)和蛋白聚糖(如血清透明质酸等),以上成分由肝间质和肝实质细胞合成且受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间质各组分中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是目前公认的肝纤维化标志物[3]

    本研究在排除相关性疾病的情况下,探讨维族汉族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的变化,结果显示重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的平均值较急性肝炎组明显升高(P<0.05),但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与张凡等[4]的报道结果一致,该结果表明,在非急性发作期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升高提示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另外,从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的过程中,乙型肝炎患者上述指标在维族和汉族的没有明显差异,表明遗传背景生活习惯等对乙型肝炎的进展可能没有显著的影响,该观点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深入研究。

    肝脏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器官,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功能减退,ALB,α1、α2、β球蛋白会发生质和量的改变,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升高,血清总蛋白可无变化。血清蛋白电泳可直观地反映各种蛋白的百分比。白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我们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含量发现,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均有所减低,但白蛋白降低更为明显,且白球比值倒置,表明肝实质细胞已严重受损。该结果与张占卿等[5]的研究相符。Kashiwabara 等[6]认为在肝损害时可使白蛋白的合成、细胞内运输和释放发生障碍,引起血清内白蛋白减少,其减少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可将白蛋白浓度改变作为肝病严重程度判断的依据,提示白蛋白的变化可能是最灵敏的指标。

    健康人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5 个区带,其中为血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4 种蛋白质由肝脏合成,γ球蛋白主要是免疫球蛋白,由单核-吞噬系统合成。本研究结果显示各组乙肝患者α1-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比对照组均有所增加。而作为副急性时相蛋白的α2-球蛋白,则有所降低。本研究与李自微[7]等的研究一致。该结果表明随着肝脏严重程度的增加,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反应,从而主要由IgG、IgA、IgM、IgD、IgE 免疫球蛋白组成的γ区带明显增加,因而在肝硬化患者出现了典型的β-γ桥。

    本文结果显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提高,患者血清中HA、LN、PC Ⅲ、Ⅳ-C 的含量亦增加。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等)和降解(透明质酸等)的主要器官,提示临床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TP、ALB量及血清蛋白电泳分析以明确其合成功能,通过检测患者血清HA等含量以明确其代谢功能。从而,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的进程,并对乙肝患者纤维化状况进行诊断、辅助诊断以及分析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治疗,为临床肝纤维化监测提供非创伤性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 Hayasaka A,Saisho H.Serum markers as tools to monitor liver fibrosi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9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