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7期 > 正文
编号:11976066
解毒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216例应用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徐其良
第1页

    参见附件(1467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解毒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门诊或住院高脂血症患者4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6例和对照组21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脂检查值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性。两组治疗后血脂检查值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性。结论 应用中医药的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检测项目上优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差异性。无明显毒副作用。说明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依从性良好、无不良反应,从整体论治、综合调理达到良好的降脂作用。

    【关键词】高脂血症;解毒活血法;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群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血脂水平逐年升高趋势。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性疾病及糖尿病的危险因素[1]。TC、LDL-C 升高和HDL-C 降低,是老年人心脏事件、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高脂血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但由于西药的副作用较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和部分血脂控制不良,我们采用解毒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门诊或住院高脂血症患者426例。男31例,女27例; 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5.4 ±8.3)岁。高脂血症病程3~9年,平均4.5年。合并冠心病142例,高血压214例,脑血管疾病84例,糖尿病20例。

    1.2 诊断标准[2] 血清总胆固醇(TC)≥5.7 mmol/L,血清三酰甘油(TG)≥2.36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6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女性≤1.83 mmol/L,男性≤1.57 mmol/L.排除标准:排外家族性高脂血症、内分泌代谢失调及慢性肝、肾疾病,半年内有严重创伤者、授乳及有妊娠可能者,正在或近2周采用其他降脂措施者,酗酒或有药物滥用史、甲状腺机能低下等患者不入选。

    2 方法

    2.1 分组 将42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6例和对照组2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血脂程度及伴发疾病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片 10 mg,每晚1次。治疗组采用解毒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龙胆草、茵陈、黄芩、黄连、水蛭、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疗程一个月。

    2.3 观察项目 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一月后,测定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一月后,测定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比较。见表1。

    4 讨论

    高脂血症治疗以控制饮食、加强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临床上采用主要防治目标是以1996年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研究组制订的血脂异常防治意见:对无动脉粥样硬化,也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子TC<5.72 mmol/L,TG<1.70 mmol/L,LDL-C<3.64 mmol/L。对无动脉粥样硬化,但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子TC<5.20 mmol/L,TG<1.70 mmol/L,LDL-C<3.12 mmol/L。对有动脉粥样硬化者TC<4.68 mmol/L,TG<1.70 mmol/L,LDL-C<2.60 mmol/L[3]

    高脂血症在祖国医学上属于胸痹、眩晕、风痱、心悸、头痛、肾痹等病名,从疾病发生病机来看属“痰浊”、“血瘀”范畴;高脂血症病位在脉,脉主血,由脉中之血不洁,可以把高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7.87

    作者单位:477150河南省郸城县妇幼保健院

    脂血症定为“污血”范畴[4]。高脂血症的基本病因病机是由于患者生活习惯不良,长期过食肥甘厚味,加之活动减少,脏腑气机不利,脏腑功能失调,污秽浊脂留于血脉之中,致使津液凝滞,污秽浊脂沉积于血管,阻碍血流正常运行,最终导致瘀血形成。由于过食肥甘形成慢性的脾胃及肝胆湿热蕴积的体征,由此积久生热,不仅湿热胶结难化,导致血中大量脂质积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