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8期 > 正文
编号:11975856
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王东 王学武 哈力莆
第1页

    参见附件(2306KB,3页)。

     1.5 治疗方法

    1.5.1 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 先用梅花针叩刺,以疼痛处为叩刺部位,局部碘伏消毒,取无菌梅花针沿神经分布疼痛部位均匀叩刺,头面及上肢疼痛者中刺激,叩至局部潮红,肩背胸胁、腰腹部强刺激,致局部隐隐出血后拔罐。取罐后在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弥可保注射液),500μg/支,日两穴,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随访1个月评定疗效。

    注意事项:严格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梅花针叩刺拔罐前后的消毒都应重视。施术前应该高度重视适应证与禁忌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孕妇!产妇及血液功能异常特别是出凝血功能异常者,不宜使用)梅花针叩刺拔罐具有一定的损伤性,因此对患者要作好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思想顾虑;针刺深浅适宜,过浅则出血量过少影响疗效,过深则易导致损伤过度,以梅花针叩刺为主,不可刺伤深部动脉;不可在同一部位连续针刺,以免形成硬结;注意刺血对患者本身的不良影响,如出血过多、晕针等;对施术者或其他患者的影响,如交叉感染等。

    1.5.2 梅花针叩刺拔罐组 仅用梅花针梅花针叩刺后加拔罐,方法疗程同治疗组,拔罐后不予甲钴胺穴位注射。

    1.6 观察指标

    1.6.1 疗效观察采用VAS 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使用一条10 cm长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即得出相应的VAS 值为其评分,利用治疗前后VAS积分疗效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1.6.2 安全性观察 ①一般体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 ②不良反应观察。

    1.6.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后遗神经痛完全消失;显效:后遗神经痛基本消失,病发区域稍有异样感觉;好转:后遗神经痛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疼痛无改变。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与梅花针叩刺拔罐组均能有效的治疗PHN但梅花针叩刺拔罐组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说明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治疗PHN明显优于梅花针叩刺拔罐组。

    结果显示: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与梅花针叩刺拔罐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具有可比性;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与梅花针叩刺拔罐组治疗前后情况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二者均可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后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与梅花针叩刺拔罐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方面明显优于梅花针叩刺拔罐组,可有效消除患者的疼痛。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72岁,2008年4月19日由本院皮肤科转诊。3个月前左胸,胁、左臂内侧及腋窝大面积带状疱疹,经皮肤科治疗,疱疹结痂,脱落,皮损疤痕处遗留剧烈疼痛。给服止痛药疼痛不减,夜不能寐,痛不欲生。查局部大面积皮损疤痕,色紫黯,拒触摸,疼痛日轻夜重。遂给予局部梅花针扣刺,致局部隐隐出血后拔罐。取罐后对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日两穴,隔日治疗1次;一经治疗疼痛立刻减轻,患者对治疗信心大增,共治疗6次,疼痛解除而痊愈。

    4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急性带状疱疹患者在疱疹消退后疼痛持续经过3个月者,临床特征为持续性、自发性灼痛或者深在性疼痛、跳痛、自发性刀割样疼痛、异常性疼痛和感觉过敏及难以忍受的瘙痒。PHN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是以老年人多见,60岁以上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中50%~75%会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且有的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有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学者认为是一种独立疾病,但其疼痛与病毒感染急性发作后所遗留的神经组织内的炎症水肿、出血及瘢痕等病理改变有关已是不争的事实[7]

    梅花针叩刺治疗本病,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可以认为,人体经络与神经系统有很密切联系,根据经络理论,皮部是十二经脉在皮肤的分区它对外界的变异具有调节和适应的功能,起着保卫机体、抵抗外邪的作用。采用梅花针叩刺体表疼痛部位加拔罐,可通过皮部、孙脉、络脉和经脉,起到泄热祛邪、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使邪热去、瘀血化、经络通,从而达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甲钴胺是一种结合了一个甲基基团,参与物质的甲基转换及核酸、眉目质、脂质的合成品,促进髓鞘的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促进轴索、轴浆内的转运,刺激轴索轴浆的再生,加速突触传递恢复从而达到镇痛和促进受损神经恢复的作用[8,9]。甲钴胺被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10]。国内外研究均显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需要长期维持甲钴胺治疗,甲钴胺可促进核酸及蛋白的合成,促进轴索内轴流和轴索再生,有效促进病损区周围神经髓鞘的修复[11]

    穴位注射具针刺及药物的双重作用,足三里可益气健脾、扶助正气,三阴交穴可活血行血、调和经气,而甲钴胺可营养神经、改善代谢,二者应用既可鼓舞正气驱邪又可改善病灶处气血运行止痛。通过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0例进行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穴位注射并与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80例疗效作对照研究表明:二者均可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治疗PHN明显优于梅花针叩刺拔罐组(P<0.01)。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方面明显优于梅花针叩刺拔罐组(P<0.01),可有效消除患者的疼痛。同时我们通过临床观察也注意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日久可导致患者抑郁、焦虑、失眠及食欲不振,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进行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同时,及时采用必要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培东.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51例临床观察.河南中医,2008,28(9):85.

    [2] 魏武杰,余晓枫.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1):551.

    [3] Goldman L,Bennett J C.西氏内科学第10分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363.

    [4] 吴志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0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