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9期 > 正文
编号:1197562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两种检测方法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柯宗明
第1页

    参见附件(1333KB,2页)。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对92份患者血清和160份健康献血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比较:LIA法阳性率为6.4%(16/252),其中PR3阳性率为2.4%(6/252),MPO阳性率为4.0%(10/252);IIF法ANCA阳性率为8.7%(22/252),其中C-ANCA阳性3.5%(9/252),P-ANCA阳性率为5.2%(13/252)。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用 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2.2 敏感性与准确性 252例标本中19例确证为血管炎。LIA法检出阳性16例均确证为血管炎,敏感性为84.2%(16/19),准确性为100%(16/16),假阴性3例; IIF法检出阳性22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血管炎18例和系统性硬化病1例,敏感性为94.7%(18/19),准确性为81.8%(18/22),假阳性4例。见表2。LIA法和IIF法的敏感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准确性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3 讨论

    NCA为血管炎的一项敏感的血清学标志。本研究结果如表1显示,LIA法中PR3阳性率为2.4%,MPO阳性率为4.0%;IIF法中C-ANCA阳性率3.5%,P-ANCA阳性率为5.2%,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目前有10余种中性粒细胞细胞质成分被证实为ANCA的靶抗原[2],还有许多未知的靶抗原待确定。LIA法抗原成分经重组纯化后标记,有针对性地检测PR3和MPO两种ANCA的靶抗原。但LIA法对PR3和MPO以外的ANCA靶抗原会漏检。目前IIF法是检测ANCA的常用方法。随着对ANCA的深入研究,发现与之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多,IIF法检出的ANCA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血管炎[3]。IIF法检出4例假阳性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和系统性硬化病1例。由于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中同时存在线粒体、高尔基体以及核糖体P蛋白等,若被检血清存在相应自身抗体则可与之结合,会呈现强弱不等的荧光,影响对ANCA的检测[4]。由表2可见,IIF法敏感性为94.7%,较LIA法敏感性要高。但LIA法相比IIF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自身免疫病本身有大量自身抗体表达,特别是ANA滴度较高时,鉴别非常困难。从而增加了假阳性率,降低了特异度。IIF法检测ANCA相对敏感,虽然它能区分P-ANCA和C-ANCA,但不能准确地区分出属于哪一种靶抗原相关性抗体,故可作为筛选试验。LIA法能特异地检测PR3-ANCA与MPO-ANCA,但不可替代IIF法检测总ANCA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