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9期 > 正文
编号:11975627
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张在其 骆福添等
第1页

    参见附件(1894KB,3页)。

     1.4 现场CPR成功判断方法 根据文献以胸外按压停止后,自主循环恢复维持20 min以上为标准[2]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有关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P<0.05,差异有显著性;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院前心脏性猝死的病例数量为3126例,其院前急救时间及急救半径、月份分布、时段分布、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年龄及性别分布、病因构成、现场CPR情况见图1~8。

    注:调度时间—呼叫至出车时间;到达时间—出车至现场时间;现场时间—到达至返回时间;返回时间—返回至医院时间;急救半径—出车至现场距离

    3 讨论

    3.1 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2±1.02)min、(14.10±7.05)min、(24.79±12.08)min、(13.79±6.61)min、(54.80±25.36)min、(7.90±3.92)km,说明我国大中城市总体院前急救速度是较快的,尽管与其他发达国家尚有差距[3,4]

    3.2 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第一、二、三、四季度分别占34.61%、25.94%、18.27%、21.18%,以第一季度为最多,这种分布特点可能与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时间在冬末春初季节相关[5]

    3.3 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从0:00~2:00开始下降,至2:00~4:00达最低,然后开始上升,至8:00~10:00达最高峰,然后保持下降趋势。这种分布特点与新加坡Lateef F等报道类似[6],其原因可能与心脑血管病常在凌晨发生相关。

    3.4 本组资料表明,男性心脏性猝死明显多于女性,其比例为1.76:1,且年龄明显小于女性(P<0.01),年龄以51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占总死亡的73.16%%,其中70岁以上占总死亡的43.60%,以上说明心脏性猝死主要以中老年患者为主,类似国内外一些报道[7-10]

    3.5 本组资料还表明,院前心脏性猝死的目击者CPR为4.48%,医护人员现场CPR成功率2.26%。去年底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的华伟等报道[11],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若以13亿人口计算,我国猝死的人数约在54.4万/年,认为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本研究结果也支持这种观点。如上所述,由于我国公众缺乏CPR意识,故目击者CPR非常低,当发生危及生命的时候呼救120是最主要方式,然而本组资料表明从呼救至到达现场时间平均为16.22 min,远远超过5 min复苏黄金时间[12],所以现场复苏成功率非常低,97.74%的患者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已经临床死亡,如果目击者能够对患者实施CPR等措施,就可以为医护人员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然而很遗憾,在这方面我们与国外有很大差距[13,14]。本组资料还显示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因以冠心病为最多,占53.07%,其余依次是高心病(占19.74%)、其他(10.65%)、肺心病(7.93%)、心肌病(4.61%)、风心病(2.72%)、先心病(1.28%)。因此,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尤其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普及公众CPR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

    3.6 值得注意的是,年龄与性别难以确定的其他例数占院前心脏性猝死的4.09%,这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3.7 各个国家情况不同,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流行病学情况将有所差别[15-17],即使在中国,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社会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疾病谱也有差异[18-20],掌握本国及本地区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对于强化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和院前应对患者呼叫的战略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为我国8个大中城市2008年度院前心脏性猝死回顾性调查分析,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非随机抽样、年龄、性别难以确定的其他类所占比例较大以及死因缺乏尸检等等,从而使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偏差,但由于是迄今全国范围内最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而且8个城市分布在华北、华中、华南、华西、西北等地区,在地里位置与社会、经济状况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无疑可作为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流行病学资料。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5-166,226,272-273.

    [2] Ian Jacobs,Vinay Nadkarni,Jan Bahr.Cardiac Arrest an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Outcome Reports.Circulation,2004,110:3385-3397.

    [3] Valefie J,De Maio,Ian G,et a1.CPR-only survivors 0f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Implications for out-of-hospital care and cardiac arrest research methodology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9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