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431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直肠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患者186例,依据静脉自控镇痛应用药物分为舒芬太尼组96例,芬太尼组90例;观察两组镇痛、镇静的评分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舒芬太尼组4 h、8 h、12 h、24 h、48 h镇痛、镇静的评分明显优于芬太尼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芬太尼组副作用的发生率6.25%,芬太尼组副作用的发生率14.44%,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芬太尼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副作用较少,安全可靠。总之,在直肠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选择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更显著,毒副作用少,安全可靠,应用方便。
【关键词】 直肠癌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临床效果
目前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应用药物品种较多,为了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降低副作用,我们应用舒芬太尼于直肠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对阿片类药物无过敏史、无阿片类药物滥用史、术前无精神、神经疾病史,无肝肾功能异常、严重心肺疾病,体重在标准体重20%以内、患者依从性良好、能够正确叙述治疗反应的患者;近期未服用阿片类或苯二氮卓类药物。
1.2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直肠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患者186例。其中男106例,女80例。年龄38~76岁,平均66.5岁。ASA分级II级~III级,体重45~89 kg。依据静脉自控镇痛应用药物分为舒芬太尼组96例,芬太尼组9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全身情况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3 镇痛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Baxter AP一Ⅱ型镇痛泵,术后镇痛时间持续48 h。于手术结束前5 min,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负荷剂量芬太尼0.05 mg;舒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负荷剂量5 g。舒芬太尼组配制舒芬太尼0.8 mg/ml 100 mL装入镇痛泵中,芬太尼组配制芬太尼4 mg/ml 100 mL装入镇痛泵中;PCIA背景剂量2.5 ml/h,PCA 5 ml/次,锁定时间8 min。
1.4 观察内容 两组病例均于手术后4 h、8 h、12 h、24 h、48 h进行镇痛、镇静的评分并进行比较。疼痛用视觉模拟评分法[1](VAS,0-10)进行评价:VAS值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镇静评分:0分,清醒;1分,偶尔瞌睡,易于唤醒;2分,经常瞌睡,易于唤醒;3分,嗜睡,难以唤醒。
1.5 统计学方法 用SAS 3.0软件,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两组病例均于手术后4 h、8 h、12 h、24 h、48 h进行镇痛、镇静的评分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2.2 副作用 观察两组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胀、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率。舒芬太尼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头晕2例,无一例呼吸抑制,副作用的发生率6.25%。芬太尼组出现恶心呕吐10例,头晕4例,腹胀1例,瘙痒4例,呼吸抑制2例,尿潴留2例,副作用的发生率14.44%。两组副作用的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术后疼痛及其应激反应是引起术后并发症和影响术后恢复的关键因素,直肠癌术后由于较大的腹部手术创伤,导致患者术后疼痛较为剧烈,由于疼痛可影响患者的呼吸运动并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发严重的术后合并症[2]。有效术后镇痛可改善患者呼吸运动,方便患者改变体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自70年代初由Schechzer提出患者自控镇痛(PCA)概念以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3]。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疼痛,可明显减少术后疼痛带来的不良影响及并发症,有利于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增加患者心理满意度。目前临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应用药物较多,主要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芬太尼等。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N-4噻吩基衍生物,与u受体的亲和力是芬太尼的7~10倍,它对u1受体(镇痛)较u2受体(呼吸抑制)有更高的选择性[4],极易透过血脑屏障并能迅速在脑内达到有效浓度,在阿片制剂中镇痛效果最强,脂溶性强,临床效价为芬太尼的5~10倍,作用时间为芬太尼的2倍,并且有起效快、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无组胺释放等特点[5]。
通过本组病例进行观察,舒芬太尼组4 h、8 h、12 h、24 h、48 h镇痛、镇静的评分明显优于芬太尼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舒芬太尼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更明显,更可靠。舒芬太尼组副作用的发生率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