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及家长的影响
第1页 |
参见附件(665KB,1页)。
手足口病是世界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引起[1],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医务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为了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维护患儿身体健康,缓解家长的不良情绪,我院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采取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有效沟通,普及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在健康教育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健康教育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8月首次确诊为手足口病、≤5岁的患儿家长286名。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在患儿家长自愿的情况下,由调查人员采取一问一答的调查方法,对患儿家长预防手足口病知识进行调查,再记录调查结果。
1.3 健康教育方法
1.3.1 发放宣传资料 我院印制了“手足口病患者及家属告知书”、“抵御手足口病十问十答”等,张贴在门诊大厅、病房走廊,通过图片及文字解说尽量使宣传内容通俗易懂,使患者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有全面的认识。并把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和消毒预防知识打印成册,发给患儿家长人手一册,广泛宣传学习。
1.3.2 健康教育 告知患儿家长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是通过粪、口途径和接触传播,潜伏期2~7 d,最多可达21 d,病程7~10 d,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一旦患儿确诊为手足口病,指导家长做好卫生保健,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要让患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因该病传播方式多样,可通过孩子的唾液、疱疹液、粪便等传染污染的手、毛巾、手绢、口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引起间接接触传播;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清洗、消毒。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流行期间儿童少出入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预防措施可总结为“十五字”方针: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2]。
1.3.3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后嘱其在家休养至所有临床症状消失后2周,以防止传染给其他人,对医院中所用一切物品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煮沸、暴晒消毒,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疾病流行期间,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告场所,多给孩子饮水,多食瘦肉、鱼、虾等加强营养,水果要彻底洗净后再吃,防止过度疲劳,及时增减衣服,增强机体抵抗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将指甲指缝彻底洗净,以减少感染机会。针对目前健康教育多局限于住院教育,出院后继续教育不够的现状,鼓励患儿家长积极参与到社会中去,多与邻里交流,多参与手足口病的宣传、预防工作,对全社区预防控制本病都很有益处[3]。
2 结果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86份,收回合格问卷282份,合格率9 8.61%。健康教育前后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健康教育后,患儿家长手足口病知识得到明显提高。使家长们从多角度对手足口病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帮助孩子调整、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其对抗手足口病的能力。
3 讨论
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患者改变不健康行为,促进疾病早日痊愈,提高生活质量[4]。本院适时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形式多样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了家长手足口病知识水平,降低了紧张情绪,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了手足口病的传播和流行,对促进广大儿童健康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建立手足口病可防可治的信念,提高了他们对手足口病的认知能力和防控知识水平及对执行手足口病各项防控措施的认可性,提高了他们的卫生行为意识,从而提高预防手足口病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共同防治传染病的责任感和消除对手足口病的恐惧感,并产生较强的连锁宣传效应,进而有望促使更多家长也积极主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这对降低手足口病的感染率及危重病例的发生率、防止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6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