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9期
编号:11981835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为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现将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250例产后出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总数为12446例,剖宫产4889例,自然分娩7557例,发生产后出血250例,发生率为2.01%。年龄22~45岁,平均32岁。

    250例产后失血者中180例为剖宫产,占72%;阴道分娩70例,占28%;经产妇为45例,初产妇为105例。250例产后出血量均为24 h内出血>500 ml,最多达2800 ml,严重出血的病例8例,失血性休克6例,全予及时诊治抢救,无孕产妇死亡。

    1.2 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大于500 ml,产时及产后24内阴道出血>1000 ml者为严重产后出血[2]

    1.3 出血量的测定方法 阴道分娩者胎儿娩出后立即将聚血盆置于产妇臀下,待胎盘娩出后继续在产房观察2 h,并收集计算总出血量,剖宫产则以负压瓶内刻度为依据,返回病房后对出血浸湿卫生纸用电子秤称量并计算出血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