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11期 > 正文
编号:11974895
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血清E-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对比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于美华
第1页

    参见附件(1264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清E-选择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脑血管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并讨论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135例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出血43例,脑梗死77例,脑短暂性供血不足患者15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空取抽血均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E-选择素,免疫速hs-CRP的水平。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的两项阳性率为82.70%、77.78%,脑梗死61.01%,脑出血阳性率78.90%、79.06%。脑卒中患者血清E-选择素(71.78 ±6. 蛋白的水平为(9.10 ±7.60)mg/L,与正常对照组(33.78±7.75) ug/L、(1.08±0.56)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血清E-选择素分别为(66.15±7.66)ug/L、(77.36±6.27)ug/L;hs-CRP分别为(8.48±7.34)mg/L、(10.0±7.89)mg/L、(10.0±7.89)mg/L,脑出血组显著高于脑梗死组。大梗死患者的E-选择素、hs-CRP比小梗死升高明显(P<0.01),分别为(72.23±6.76)ug/L、(58.13±6.36)ug/L;(10.61±2.40)mg/L、(5.48±2.70)mg/L。结论 E-选择素、hs-CRP可能与脑卒中发病有关,脑卒中患者测定E-选择素、hs-CRP浓度可以为临床评价脑血管病病情的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临床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炎症反应这一危险因素。应该注意的是hs-CRP浓度的变化是组织受损时的一项非特异性反应,必须在排除了引起CRP变化的其他原因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出血; E-选择素; 超敏C-反应蛋白

    

    脑血管病(CV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如何更有效地防止脑卒中,是当前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中迫切而艰巨的任务。近10年来CVD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急性发作1年内仍有发生死亡或新的血管意外的危险性。有关学者提出确定新的危险标志物,更好地区分和选择可能受益的个体进行强化治疗,并且可增进对CVD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

    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直接的联系,而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和进展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细胞黏附分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E-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它们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增加斑块易损性。

    C-反应蛋白(CRP)是常见的急性时相蛋白,是体内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有关资料证实 E-选择素和超敏CRP(hs-CRP)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但在脑血管疾病时CPR浓度的变化报道很少。因此,我们对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清E-选择素、hs-CRP浓度进行了检测,探讨CVD的发病机制与E-选择素、hs-CRP 在CVD发病中的作用,对预防和治疗CV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来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19~78岁,所有患者依据我国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且皆有头颅CT扫描证实。为了避免干扰,本病例中患有心脏病、感染、胶原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以及严重的慢性疾病(如肝硬化、肾功能衰竭)被排除在外。具体分为3组:①脑出血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9~75岁;②脑梗死组:77例,男44例,女33例,年龄26~78岁根据入院前首次CT所示病灶面积直径大小,以Adama分型法的标准,其中大梗死25例(直径≥3 cm并累及2个脑解剖位),小梗死46例(直径1.5~3 cm),腔隙性脑梗死6例(直径≤1.cm);③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2例,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38~67岁,未发现有心、肝、肺、脑等疾病。

    1.2 方法 所有脑血管病患者均于发病后24~72 h内空腹抽血,分离血清检测。采用乳胶增强抗体(结合有单克隆抗体的聚苯乙烯株)检测血清中 hs-CRP。试剂由申能德赛公司提供,采用6点定标。常量时hs-CRP的检测范围为0.1~1000.0 mg/L,仪器使用日本奥林巴斯AU 640生化分析仪。离心后取血清至于-70摄氏度冰箱待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E-选择素,试剂盒购自奥地利Bender Medaystema公司,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测定结果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包,对所有变量进行正态性及方差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

    2 结果

    2.1 脑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 hs-CRP、E-选择素结果 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hP的水平为(8.48±7.34)mg/L,与正常对照组(1.08±0.56)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如此hs-CRP浓度>3.0 mg/L为阳性临界值,脑梗死组合脑出血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1.01%(62/77)和79.06%(34/43)

    2.2 不同面积脑梗死组hs-CRP、E-选择素结果脑梗死按梗死面积不同分为3组,大梗死组的hs-CRP比小梗死和腔隙性梗死明显升高,见表2。

    3 讨论

    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是由内皮细胞膜表面E-选择素表达后24 h内释放形成,其升高程度能反映内皮细胞上E-选择素的表达状况,可作为炎性反应的标志。

    近年来CRP在动脉粥样硬化性(AS)疾病方面的应用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在AS过程中,单核细胞迁入血管内皮间隙,经过活化而最终形成泡沫细胞,在此过程中巨噬细胞产生IL-6等细胞刺激肝细胞合成CRP。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时CRP升高,升高幅度与炎性反应、组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疾病治愈后急速下降,1周内可恢复正常。对于低水平的慢性炎性反应过程,常规方法CRP不易检出,因为常规CRP方法的分析范围一般为8~200 mg/L,缺乏足够的敏感性。近年来,随着方法学的改进,使测定血清中微量的hs-CRP成为现实(最低检测限为0.1 mg/L),可以检测出体内CRP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指标。

    炎性反应中,E-选择素在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研究表明血清E-选择素水平与不同类型CHD斑块稳定性联系有关。血清E-选择素、CRP水平与CHD的病情严重性相关。尸检发现,ACS斑块破裂常见部位发生于粥样斑块的肩部,此区炎性反应最多,CRP沉积也较多。而动脉粥样硬化在脑卒中的发生中同样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血清E-选择素、hs-CRP水平为(71.18±6.8)ug/L(8.48±7.34)㎎/L,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明显的显著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6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