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11期 > 正文
编号:11974842
13例毒鼠药中毒诊治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杨 梅
第1页

    参见附件(1287KB,2页)。

     【关键词】 毒鼠药;中毒

    毒鼠药种类很多,在我国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山区、农村,广泛使用的是抗凝血类毒鼠药。近年来,由于对毒鼠药的管理使用不当,服用毒鼠药自杀的患者时有发生,中毒后临床表现复杂,加上患者隐瞒病史,临床上也常有误诊误治的发生。笔者从事急诊内科工作十余年,现将笔者所遇的不典型抗凝血类毒鼠药中毒的诊治分析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有明确服用抗凝血类毒鼠药的病史。其中,就诊时因生气自杀服用隐瞒病史5例,误服8例。13例患者中男4例、女9例,其中老年患者6例,均系误服。本组患者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86岁,服毒鼠药剂量约5~20 ml多少不同,误服患者中4例为误食沾有毒鼠药的馒头而中毒,2例为误把鼠药当作口服液类药物服用而中毒。服药后到就诊时间为3~7 d。其中下肢肿痛1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尿2例,误诊为泌尿系结石;呕血2例,误诊为消化道出血;齿龈出血1例,误诊为牙龈炎;皮肤紫斑1例,误诊为过敏性紫癜;月经量多且经期延长2例,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右下腹痛1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腹痛并腹腔积液伴贫血2例,无外伤史,误诊为宫外孕,拟行剖腹探查;右膝关节肿胀1例,误诊为关节炎;本组患者既往均体健,家族中无血液病、出血病史.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所有患者就诊后,接诊医师详细询问病史,明确诊断并积极完善各项检查:血、尿、粪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肝、肾功生化检查,必要时行X线及腹部B超检查,给予特效解毒药维生素K1治疗,重症患者给予新鲜全血或冷冻血浆应用,补充凝血因子。留院观察3~14 d,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患者遗留并发症。

    2 讨论

    抗凝血类毒鼠药是目前我国常用的毒鼠药的一种,常用的有敌鼠钠、杀鼠灵、溴敌隆等,是国家批准生产使用的杀鼠剂,其中毒机制是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影响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的合成,使凝血时间显著延长,亦可损伤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引起内脏和皮下出血而死亡[1]。本组患者均为此类毒鼠药中毒引起的慢性迟发性出血。因此,当我们接诊此类患者时,一定要详细问诊,避免造成误诊误治。笔者在此总结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以供参考:此类患者一般在中毒3 d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急性中毒后2 h后可出现症状,继之口鼻出现血性分泌物,全身出现出血性皮疹、咯血、尿血、便血、阴道出血等,严重者发生休克,甚至死亡[2]。同时,本组患者中的不典型临床表现,也不容忽视。维生素K1为治疗此类毒鼠药中毒的特效药物。治疗原则是,误服后如果条件允许,应首先给与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本组患者因就诊时间晚,错过了洗胃时间而未能洗胃。中毒后若无明显出血表现,且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可给予一般对症治疗,并继续观察,监测凝血四项,如有轻度异常,可给予维生素K110~20 mg/d,静脉滴注,对严重出血的患者,80~120 mg/d静脉滴注,出血好转后可渐减量,连续10~14 d,直到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严重出血时可短期内使用新鲜全血,因患者个体差异及服用鼠药多少不同,发病时间亦不同,如敌鼠在体内半减期为15~20 d,其潜伏期长,一次误服小剂量或数次连续口服,引起亚急性中毒,多在服后数日乃至半月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可持续数月[3]。

    总之,此类中毒患者,接诊时要详细询问病史、药物、毒物接触史,耐心开导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消除心理负担,配合诊治,有条件的可送检毒物,急查凝血四项,一旦确诊,及时应用特效解毒药维生素K1,疗程要长,一般为60 d以上,疗程过短易造成病情反复。要定期监测凝血四项,在最后一次服用维生素K1后的24 h以后、3 d及一周分别检查凝血四项,以最后确定是否停止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8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