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第1页 |
参见附件(1399KB,2页)。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人体矫形术中较大的重建术,其目的是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并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目前越来越多的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患者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护理中发现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为老年人,年龄在56~75岁之间的老人,预期生活10年以上的多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术。老年患者常伴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治疗难度大,且文化水平低,对与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和知识,功能锻炼方法,康复技能不掌握。术后常因缺乏规范,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而导致下肢肌肉萎缩、无力及关节挛缩。以致影响患肢功能的恢复和手术效果。因此我将上半年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上半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共30例,35~55岁,5例,均为男性;56~85岁,共25例,女17例,男8例。其中双侧股骨头坏死15例;糖尿病患者7例;高血压患者6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治疗基础疾病的护理 本组7例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应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5.6~11.2 mmol/L;6例高血压患者口服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10-140/60-90 mm Hg;有急性或慢性感染者,静脉使用抗生素,待感染控制再进行手术。加强基础护理防止褥疮发生。
2.1.2 术前准备 针对不同的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指导。老年人应对复杂情况的应激能力,承受心理负担和压力的能力都有所降低,加上重要脏器相继出现某些机能障碍,护士应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术后6 h去枕平卧位,患肢抬高20°~30°,呈外展中立位,两下肢间放一软枕,防止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按摩患肢,从远端向近端挤压。麻醉作用消失后主动或被动锻炼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教会患者床上排便,切忌曲髋,使用便器时将整个骨盆托起,防止脱位。
2.2.2 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皮肤温度、感觉和运动情况,了解有无神经血管受压。确认切口弹力绷带包扎松紧适宜,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波动、膝关节局部的皮肤温度、切口、小腿及足部肿胀情况。
2.2.3 饮食 患者术后6 h可给予清淡、易消化、易吸收的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由于患者卧床,肠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应鼓励患者多食水果及含粗纤维的食物,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再者术后易引起吸收热,体温升高,因此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将体内毒素排出。
2.2.4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切口及引流管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切口引流保持负压有效。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的变化,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打折或拔出。
2.2.5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①预防褥疮:勤巡视病房,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一次,按摩骨突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爽,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防止擦伤患者皮肤。保持床铺平整、整洁、干净,使患者舒适;②预防泌尿系感染与结石,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3000 ml。可以稀释尿液,增加排尿次数,促进体内毒素排出,降低感染几率;③预防坠积性肺炎:告诉患者有痰必须咳出,不能怕疼而不敢咳,教会患者两步咳痰法将痰液咳出。鼓励患者多做扩胸运动促进深呼吸。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④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早期伸踝关节,作股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的等长收缩,保持肌力。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2.2.6 术后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术后0~3 d,为手术早期,功能锻炼以床上为主。指导患者做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膝关节屈曲运动。(共3~5 d);第二阶段;术后中期,根据病情术后第3天至术后2周主要是髋关节运动,包括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仰卧位患肢外展运动、终末伸膝训练、站立位屈膝运动。此期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关节活动度,同时强化肌力的恢复程度。(共5 d);第三阶段;手术2周后,此期主要目的以增强肌力为主,保持已获得的膝关节活动度。包括侧卧位外展,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位点地训练、站位到行走训练。(第10天开始至第28天);
第四阶段;(4周后)患者在扶助器下练习下蹲,扩大关节活动度;包括负重行走训练、抗阻力训练、上下楼训练;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出院后继续院内所学是训练内容,不要短时间内超强训练,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切记术后6周内六不要。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患侧,如卧于患侧,双膝间放软枕;不要坐沙发或矮凳;坐位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拾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
3 结果
通过术后对患者康复治疗进行护理干预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9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