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11期 > 正文
编号:11974828
乳腺癌保乳再塑形手术的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周晓燕 秦泗芳 刘 青 高景芳
第1页

    参见附件(1439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再塑形的护理策略。方法 对67例行保乳再塑形患者运用癌症治疗系统对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 保乳再塑形术后总生存率98.5%,外观优良率88%,患者自信心增强,情绪状况偏低,总体生活质量、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关系良好。结论 手术期望值偏高和对后续治疗的疑虑是导致情绪状况指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不同阶段针对性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和及时的康复治疗,有助于保乳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实行整体观个性化护理,密切观察,在乳腺癌保乳再塑形整个治疗过程中极为必要。

    【关键词】 乳腺肿瘤;乳房切除术,保乳治疗,再塑形;护理;生活质量;干预性研究

    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11.173

    作者单位:276826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

    随着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乳腺癌的治疗目标不单纯局限于疗效,生活质量已成为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乳房缺失是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障碍的最主要因素[1],在不降低疗效的情况下,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再塑形手术可以有满意的术后乳房外形与功能,最大的美容效果和心理顺应性,改善患者自我形象,提高自信心,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本组对67例保乳再塑形乳腺癌患者实行整体观个性化护理,密切观察,根据癌症治疗系统测评结果进行不同阶段积极的心理辅导和及时的康复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保乳再塑形乳腺癌患者为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间日照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均女性,24~62岁,平均41岁。浸润性导管癌I级36例,II级6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粘液腺癌4例;高级别导管原位癌(DCIS 3级)12例。TNM分期Ⅰ期46例,Ⅱ期17例,Ⅲ期4例。均进行了保乳再塑形手术及术后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

    1.2 护理及生活质量调查 采用整体观个性化护理,术前心理辅导、信息支持、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健康教育、切口引流护理及放化疗护理。设计问卷,采取自填调查表方式,预试良好后确定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运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乳腺癌生活质量测评量表(FACT-B,V3.0)测评[2],对67例保乳再塑形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4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例作对照,两组具有可比性。调查回收率100%。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调查,信度和效度良好。患者入院后对其一般情况填写问卷调查;运用FACT-B,V3.0测评量表,选择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的关系、情绪状况、功能状况和其他因素(乳腺癌特异6项指标),各指标得分相加为生活质量总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生活质量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67例总生存率98.5%,近期效果满意,乳房外观优49例,良10例,差8例,外形优良率为88%。

    2.2 研究调查及护理干预效果 67例乳腺癌患者入院时焦虑、恐惧、烦躁,手术期望值偏高和对后续治疗的疑虑,导致情绪状况指标偏低,采用整体观个性化护理,术前信息支持、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健康教育、切口引流护理及放化疗护理,在不同阶段针对性地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和及时的康复治疗,52例不同程度心理负担减轻。观察组47.8%(32/67)担忧保乳治疗的疗效不如改良根治术,焦虑抑郁不同文化程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婚姻及人际关系和谐因素对患者症状及恢复差异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状况和与乳腺癌相关的其他因素指标分值高于对照组,情绪状况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生活质量、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关系调查组和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乳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保乳再塑形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手术的重要方式,在保证根治疗效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术后乳房保持良好的外形,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可明显改善手术后患者的心理障碍,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当今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术式。

    与多数恶性肿瘤相比,乳腺癌患者生存期较长。在较长的治疗康复过程中,患者要面对来自疾病本身、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诸多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这些会影响乳腺癌的发展和转归。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在功能状况、乳腺癌相关其他因素方面要优于接受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可能由于保乳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女性特征损害较小等优点,且术后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较少,恢复正常家庭生活和社会工作时间短。在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的关系3个方面,调查组与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由于社会-家庭状况和与医生的关系基本来自家庭、朋友或医生的关心、交流与支持情况,不同手术方式很难对其产生太多影响。而身体状况方面没有差别,主要与接受保乳手术患者后续治疗复杂、毒副作用较大有关。

    按照患者安全目标要求,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改善患者情绪功能状况。保乳再塑形患者往往对术后身心状况、生活舒适度的要求和期望较高,而医护人员术前信息支持不充分,患者一旦出现上肢麻木、术后疼痛等问题时,易产生焦虑情绪,并且影响医患关系。术前医护人员如实告知并且患者熟知各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及异常体征,协助患者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愿望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纠正不切实际的期望,增强心理应对和自我调控情绪能力。受传统治疗观念与方式影响,患者常认为保留乳房会导致手术不彻底,这种心理压力会引发不良生理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在护理中重视对文化程度较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疏导,多给予人性化护理和人文关怀,根据不同人格特征教会各种应对技巧,本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让患者认识到乳腺癌正逐步成为可治愈或部分可治愈疾病,手术范围对乳腺癌预后不产生决定性作用,保乳再塑形手术完全能控制肿瘤全身播散,保乳术后的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比局部扩大切除更重要。加强对后续治疗、影响疗效的因素及预后等信息的健康教育,通过双向沟通方式,予以个体化、整体性及持续性护理支持,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决策支持和信息支持,争取患者家庭及配偶有效配合。

    采用整体观个性化护理,术前信息支持、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健康教育、切口引流护理及放化疗护理,重视保乳术对情绪状况的负面影响,在不同阶段针对性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和及时的康复治疗,积极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在不降低疗效的情况下,保乳再塑形手术通过以最小范围的组织切除辅以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达到与根治术相仿的远期疗效和最大的美容效果和心理顺应性,能较好地改善患者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针对性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