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11期 > 正文
编号:11974636
自动移床式3D CE-MRA在下肢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李 伟 龙晚生 罗学毛 何义改 兰 勇 蔡小琴
第1页

    参见附件(1932KB,3页)。

     造影剂为Gd-DTPA,总量为3支共40 ml,由高压注射器分二期由肘静脉注入,开始以2.0 ml/s注入32 ml,再以0.8 ml/s注入8 ml,最后以2.0 ml/s注入20 ml生理盐水冲管。

    在工作站上用ImageAlgebra软件将增强的小腿段、大腿段、腹盆段容积数据减去蒙片容积数据,得到减影的容积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以FH为轴,60为间隔旋转1800,得出各段血管图像,再用MobiView软件对三段血管拼接,得到全下肢血管图像。

    DSA检查使用GE Innova 3100平板血管造影机,由介入科医生对完成下肢CE-MRA检查的患者进行多方位造影,得出血管病变的性质、位置,如动脉狭窄程度和动脉瘤大小。

    1.3 数据处理 图像质量评价:采取双盲法将CE-MRA图像分为3级。I级:靶血管轮廓清楚,信号均匀,无或较少与静脉重叠,无运动伪影,减影完全,符合诊断要求;II级:靶血管轮廓较清楚,信号较均匀,部分与静脉重叠,有少量运动伪影,减影较完全,不影响诊断分析;III级:靶血管轮廓不清楚,信号不均匀,大部分或完全与静脉重叠,有明显运动伪影,减影不完全,不符合诊断要求。

    狭窄程度评价:每例患者的目标血管分为19个节段:腹主动脉下段、双侧髂总、髂内、髂外、股、股深、腘、胫前、胫后、腓动脉。在MIP图像上血管病变分为轻度狭窄(< 50 %)、严重狭窄(≥50 %)、闭塞、动脉瘤、动静脉瘘(短路)。通过比较病变段和相邻正常段的直径来评估动脉狭窄程度和动脉瘤。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5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DSA为标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E-MRA和DSA在各段病变血管狭窄率的检出,以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5例患者均一次检查获得成功,图像质量I级有58例,II级有31例,III级有6例,优良图像的比例达到了93.68%,共95*19=1805段血管中,有1762段动脉显影良好,其余动脉中,32段显示较差,11段无显影,显影良好率为97.62%。20例同时行3D CE-MRA与DSA检查的患者,均显示腹主动脉至双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粥样斑块(图1、图2)、狭窄及闭塞(图3),有2 例伴有腹主动脉瘤,3例静脉曲张(图4),5例血管畸形(图5)。CE-MRA检出轻度狭窄30节,严重狭窄24节,闭塞12节;DSA检出轻度狭窄28节,严重狭窄22节,闭塞11节;CE-MRA和DSA在检出轻度、严重、闭塞的一致率分别为93.33%、91.67%、91.67%。CE-MRA与DSA对各段病变血管狭窄率的检出无显著差异(P>0.05)(表1)。

    图1 为60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CE-MRA示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显影欠清,未排除闭塞可能,左下肢多发迂曲静脉影,考虑代偿静脉网可能,II级图像

    图2 为74岁临床表现口干、多饮、多尿男性患者,CE-MRA示双侧股动脉不规则狭窄,考虑血管内硬化斑块形成可能,双侧下肢胫前、胫后动脉显示不清,考虑血管明显狭窄伴侧枝循环形成,III级图像

    图3 为73岁临床表现血糖升高,伴口干、多饮、多尿的男性患者,CE-MRA示右侧胫前动脉上段及中间段局部不规则狭窄,I级图像

    图4 为53岁临床疑是左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CE-MRA示左侧下肢静脉曲张,I级图像

    图5 为44岁临床发现左侧小腿内侧肿物患者,CE-MRA示左小腿上端内侧皮层下异常血管影,考虑血管畸形伴出血,I级图像

    3 讨论

    3.1 下肢CE-MRA的原理

    3D CE-MRA是通过静脉注射顺磁性造影剂,利用造影剂在血管内暂时的高浓度状态形成明显缩短血液T1驰豫时间,同时结合快速梯度回波扫描技术的短TR效应,有效地抑制周围背景组织信号,明显缩短3D CE-MRA成像时间,所得的低信噪比图像通过快速静脉团注造影剂来补偿,从而获得较周围静态组织信号明显提高的增强血管信号,所获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后处理得到血管像。短TR快速采集和K空间采集均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

    3.2 影响下肢CE-MRA质量的关键因素 测算造影剂到达靶血管的时间:目前常用两种方法,一是预先静脉注射2~5 ml造影剂,再加10 ml生理盐水冲管,测定造影剂到达靶血管循环时间的方法;二是采用实时触发技术直接观察造影剂到达靶血管时触发增强扫描。第一种方法较烦琐,且在测延迟时间要消耗部分造影剂。我们采用实时触发技术,在高压注射造影剂后可直接监测造影剂到达靶血管时触发下肢血管扫描,此法直观、快捷、可靠性高。

    造影剂用量及注射速度:造影剂的用量直接影响血药浓度和血管成像质量,本组病例Gd-DTPA用量以0.3 mmol/ kg计算,按Gd-DTPA标准浓度(0.5 mmol/ml)和一般人体重65 kg计算,约需40 ml Gd-DTPA。根据体重可适当增、减造影剂用量,但最低用量不能<0.1 mmol/ kg,以免降低CE-MRA的特异性、准确性;另外造影剂注射速度对CE-MRA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以2.0 ml/s注射造影剂32 ml,继而以0.8 ml/s注射8 ml 造影剂,以利于靶血管的血药浓度能维持较长时间,造影剂注射完毕后,立刻以2.0 ml/s注射生理盐水20 ml,将高压注射器连接管和静脉内的对比剂推入体循环。

    3.3 下肢CE-MRA与DSA对比 DSA被认为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在较细的分支血管显影方面明显优于MRA,但它是一种有创和X线辐射的方法,需从患者动脉插管,操作复杂、费时费力、价格昂贵,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和患者的配合很高,且遇到特殊病例容易使插管受阻,导致手术失败,对动脉完全闭塞者,更是难以顺利插管到目标血管,无法显示闭塞远端的情况。此外碘造影剂用量大,并发症也较多。

    CE-MRA利用向血管内注入顺磁性造影剂,显著缩短了血液的T1时间,由于短TR效应,血流信号明显提高,加大了血管与背景的对比,同时选用3D快速梯度回波技术扫描靶血管,经MIP重建,得到轮廓清晰、三维旋转的高信号靶血管图像。其特点是造影剂量小,时间短,无肾毒性,安全性高,对血管壁无损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3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