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11853
血液病患者机采血小板无效输注与血小板抗体相关性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刘传勇 张 雄 古茂群 古东海 廖丽娟
第1页

    参见附件(1452KB,2页)。

     1.5 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方法 在血小板输注前1 h内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和3 ml分别注入EDTA-K2抗凝剂真空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中。采用ABO及Rh同型输注,输血前献血者与受者作ABO正反定型及Rh血型鉴定,并在献血者与受者之间进行血型交叉配合试验。机采血小板在采集后6~8 h内输注完毕。输血后1 h、24 h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注入EDTA-K2抗凝剂真空管中。抗凝管用手工方法进行血小板计数;未抗凝管分离血清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血小板抗体。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统计学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7例输注血小板患者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PTR)及出现血小板抗体阳性情况见表1。

    表1

    2.2 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 血小板抗体阳性与血小板抗体阴性两组间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组1 hCCI及24 hCCI均明显低于血小板抗体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血小板抗体阳性77 5.32±2.173.29±1.38195875.3

    血小板抗体阴性13013.79±3.978.91±3.041022821.5

    3 讨论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成分输血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血小板输注已成为临床输血治疗的重要手段,并且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并成为各种血液病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有效支持疗法[6]。但临床不少患者在输注血小板之后出现血小板无效输注(PTR),本研究结果显示43.0%患者出现PTR,与文献[7]报道在多次输血和慢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有30%~70%出现PTR和血小板输血紫癜(PTP)相符合。

    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由于血小板输注后患者出血症状不易量化,故以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和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作为PTR量化的判断依据,且两种计算方法大致相等[4]。采用输注不同小时后的CCI值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本研究采用1 h及24 h的CCI值作为PTR量化判断依据。血小板抗体阳性组的1 h及24 h的CCI值明显低于血小板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抗体阳性组PTR占75.3%,说明PTR与血小板抗体的存在有一定的关系[8]。由于异体间抗原系统的差异,刺激机体对外源性血小板产生抗体,导致血小板无效输注。血小板抗体阳性组中有24.7%血小板有效输注,可能是血小板抗体滴度较低或输入的血小板无相应的抗原;血小板抗体阴性组PTR占21.5%,可能是与血小板质量、发热、脾肿大等非免疫因素引起。

    本研究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SEPSA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高,主要用于血小板反交叉配合实验。其敏感性为76.4%,特异性为96.4%,检测的是所有血小板相关抗体,包括特异性血小板抗体和HLA抗体[2]。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合在中小型医院及社区医院开展。

    目前仍无理想的方法替代血上板输注。对无效患者的出血尽早采取一整套临床治疗对策是现行血小板输注疗法的主要目标。而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输血和(或)血小板时仅考虑ABO血型相合,而不做HLA系统和HPA抗原检测,因此在多次输血和(或)血小板后易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若在输注前采用SEPSA法预先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和交叉配合试验,则可有效地预防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9]。

    参考文献

    [1] 李岚.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配型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9):81-82.

    [2] 范厚臻.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意义与方法学进展.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6,9(10):856-857.

    [3] 张之南,沈悌.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2008:106-121,157-162,172-175,217-227,232-234.

    [4] 尤建国.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6,29(6):499-50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5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