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2014年第5期
编号:12659983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4年第5期
     【摘要】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在医疗界虽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发病机制仍不是很明确,仍然困扰着众多从事于颅腔研究的医学工作者和患者。明确其发病机制和原理,对于有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指颈内或者椎基底动脉里面的硬化斑块,阻碍了血管的通畅,使血管变窄,并出现血流涡流,当血流加速后,血管壁受到刺激,致使短暂性脑缺血的出现的疾病。患者在脑血管痉挛时表现为旋转性眩晕,头晕发作时不敢活动,卧床不起,特别不能活动头部,呈持续性低音调的耳鸣或头鸣,心情烦躁焦虑,胸闷、心慌、气短、呼吸紧迫感、头脑不清晰,思维与记忆受影响,严重时伴有恶心、剧烈呕吐等症状。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具相关数据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率高达30%~80%,严重的脑血管痉挛会造成患者脑缺血或者脑损害,是动脉瘤破裂后患者死亡或者残疾的主要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放入发病机制及其复杂,多年来的研究表明,造成脑血管痉挛的原因有多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