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痹及辨治思路探讨
理筋,痹证,病位,1五体痹与痹证,2痹在五体,内合五脏,3五体痹的治疗,2体会
张安富 邓玉霞 夏良佳 吴驹 何霞 陈美玲五体痹及辨治思路探讨
张安富 邓玉霞 夏良佳 吴驹 何霞 陈美玲
五体痹;辨治思路
中医治痹,大多沿用教科书的风、寒、湿、热痹分型辨治。这种重病因、轻病位的辨证论治方法,束缚了中医痹证学的发展。笔者按照病证规律,确立了病位分证、扶正祛邪、重视理筋治骨的辨证思路,临床疗效显著。为此,试予分析探讨如下。
1 五体痹与痹证
五体痹病名源出《内经》,其《素问·痹论》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在骨……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是说痹证有筋、骨、脉、肌和皮肤的不同病位特征,并分别命名为筋痹、骨痹、脉痹、肌痹和皮痹。可见痹证是五体痹的总称。当然,病久不去者而复感于者,还可内舍五脏,相应为肝痹、肾痹、心痹、脾痹和肺痹,此为广义痹病,暂不论及。
华佗《中藏经》补充了《内经》对痹病内因的阐发不足。如认为“内痹者,饮食不节,膏粱肥美之所为也”;“筋痹者,由怒叫无时,行步奔急,淫邪伤肝,肝失其气……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可惜的是,五体痹的病因证候特点未得到历代医家和现代诸家的重视。风湿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伴随有关节运动异常。现代医学认为,风湿性关节炎经治愈,不留有任何后遗症。其病在关节,而“诸筋者皆属于节”,当属筋痹。小儿生长痛、痛风性关节炎、肩周炎、各种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网球肘等,主症为关节痛,治愈后不留有后遗症,亦属于“筋痹”。
风湿热常伴有心肌炎、心律失常,其关节痛属筋痹,波及心脏则为心痹,脉动异常则为脉痹;类风湿引起的雷若氏属脉痹。类风湿关节及强直性脊柱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