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13年第2期
编号:873877
82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2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期
核分裂,组织化学,胃肠道,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赵帅华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独立发生于胃肠道肌壁间存在分化潜能的非上皮性、非淋巴造血组织及血管脂肪组织的间叶源性肿瘤[1]。通常在胃和小肠部位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放化疗治疗效果不佳,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以往在胃肠间质瘤的诊断过程中,由于其形态多变,容易被误诊为神经鞘瘤或平滑肌瘤,但目前由于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胃肠平滑肌瘤的确诊率也大大提高[2]。为进一步加深对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的认识,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8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1.2±8.7)岁,82例患者中,45例腹胀、腹痛,21例为呕血或黑便。7例腹部包块,3例腹痛并伴黑便,5例小肠穿孔,2例贫血,2例排尿困难。全部患者原发肿瘤部位中,34例位于胃部,约占41.5%,24例位于小肠,约占29.3%,8例位于小肠系带,约占9.8%,6例位于腹膜,约占7.3%,5例位于直肠,约占6.1%,3例位于腹后腔,约占 3.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