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化疗初期类赫氏反应22例临床分析
浆膜,结核病,1资料与方法,2讨论
曹仕鹏 翟安 尹柯 傅满姣化学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方法, 少数初治结核病患者在化疗初期可出现病情“暂时恶化”现象, 类似于驱梅治疗时的“赫氏反应”, 因此称其为“类赫氏反应”。因出现率低, 临床医生, 尤其是非结核专科医生对类赫氏反应不知晓或认识不足, 在患者出现类赫氏反应时容易误认为是化疗失败, 考虑患者对所用抗结核药耐药或患者肺结核诊断错误, 从而改用或停用抗结核药物, 导致治疗失败, 增加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甚至出现医疗纠纷[1]。现对长沙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出现类赫氏反应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其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 以提高诊断水平, 减少误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患者14例, 女性患者8例, 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29±2)岁, 均为初治结核病患者, 浸润型肺结核12例, 浸润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7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3例, 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14例, 诊断和分类依据我国2001年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