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17年第20期
编号:806674
2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23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0期
造影剂,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李传勇 沈超 周云 孙蓬

    相关研究报道, 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 RAS)是引起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1], 而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多发性大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等是导致肾动脉狭窄的常见原因, 其中, 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最常见, 约占90%。本文2010年10月~2014年3月对2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肾动脉腔内支架治疗, 近期效果理想, 并进行随访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28例患者均为2010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 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65~89岁, 平均年龄72岁。28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 病程3~34年。合并糖尿病病史15例, 心脑血管病史12例, 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13例。术前平均血压(153±19)/(96±13)mm Hg(1 mm Hg=0.133 kPa), 术前血清肌酐(150±76)μmol/L。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存在一侧或双侧的肾动脉狭窄。所以患者参照Olin[2]的诊断标准, 至少一侧肾动脉狭窄≥70%伴有高血压和(或)轻到中度肾功能损害(血清肌酐130~350 μmol/L)患者。排除心脑或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造影剂过敏者、患肾中度以上萎缩(肾纵向直径<7.5 cm)及肾实质病变、已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及有明显的蛋白尿(3.0 g/24 h)患者。

    1.2 治疗方法 28例患者均局部麻醉下行肾动脉腔内支架治疗, 其中2例肱动脉切开入路, 其余经股动脉穿刺入路。术前3 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局部麻醉后, 左肱动脉或股动脉入路后先行腹主动脉造影, 评估患侧肾动脉狭窄程度及与腹主动脉夹角大小, 再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于患肾动脉开口处放置Guiding导引导管, 在路图(Roadmap)引导下应用超滑导丝通过病变段, 交换0.014-inch微导丝, 再次造影,准确测量病变处狭窄程度及长度, 并证实真腔内操作, 选择合适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 支架长度应尽可能与狭窄段相符,肾动脉开口处狭窄者, 支架近端应突入主动脉腔1~2 mm。对患肾动脉开口与腹主动脉夹角较小者及患肾开口重度狭窄及闭塞者, 可视具体情况对导管再塑形, 术中反复尝试,多能通过;对于支架无法跟进者, 可将0.014-inch微导丝选择性盘曲于肾动脉次级分支内, 增加导丝的支撑力或更换0.018-inch微导丝, 操作时动脉轻柔, 每次跟进距离不宜过长, 适时造影, 防止导丝穿透血管损伤肾实质, 甚至是出现严重并发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6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