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17年第24期
编号:806291
抗结核药物引发肝脏损伤机制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4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4期
药物性,结核病,1抗结核药物的分类,2肝脏损伤机制,3危险因素,4病理和临床表现,5抗结核治疗中监测,6肝损伤的应对措施,7小结
     李晓贞 金尚艺

    ·综述·

    抗结核药物引发肝脏损伤机制的探讨

    李晓贞 金尚艺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结核病的系统治疗至关重要。在抗结核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中, 肝脏损害最为常见, 且直接关系患者能否保证系统治疗。本文就抗结核药物致肝脏损伤的机制及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讨、论述, 希望对提高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有所帮助。

    结核病;抗结核药物;肝脏损伤;防治

    我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结核病发病人数居高不下, 因此, 结核病的预防与治疗应引起极大的重视。在抗结核的治疗过程中, 有许多抗结核药物会引起肝脏的损害, 如果肝损伤反复出现可能导致抗结核治疗的中断、停止, 降低抗结核治疗的效果, 导致化疗失败、复发甚至耐药出现, 严重的还可能引起肝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肝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十分重要。在治疗过程中如何避免或减轻药物导致的肝脏损伤, 是保证抗结核治疗有效进行的关键。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是临床医生亟待需要了解、掌握的内容, 本文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脏损伤机制、危险因素等几方面入手详细论述, 现报告如下。

    1 抗结核药物的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将抗结核药物分为5组:第1组为一线抗结核药物;第2组为注射用抗结核药物;第3组为氟喹诺酮类药物;第4组为口服抑菌二线抗结核药物;第5组为疗效不确定的抗结核药物[1]。其中一线药物用于初治结核患者的治疗, 二线药物则用于对一线药物不能耐受或对一线药物产生耐药的患者。一线药物中的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具有潜藏的肝脏毒性, 除链霉素及乙胺丁醇外, 大部分抗结核药都容易引起肝损害, 特别是联合使用可以引起肝细胞坏死[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