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20年第9期
编号:77268
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25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9期
脑缺血,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刘祖尧 王启章 刘勇 张祥钦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临床上称之为脑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类型则是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丧失、进展性卒中为主[1]。对于这类患者,传统治疗方式即是使用内科疗法,可是其临床疗效并不高,而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介入疗法受到的应用也越发普遍,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属于一种治疗手段[2]。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一临床治疗手段的价值,本文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8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 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中,男女比例24∶16;年龄最小56 岁,最大81 岁,平均年龄(64.56±12.38)岁;平均动脉狭窄程度(5.22±1.01)mm。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25∶15;年龄最小55 岁,最大82 岁,平均年龄(64.59±12.40)岁;平均动脉狭窄程度(5.20±1.02)mm。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动脉狭窄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本次所收纳的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血管动脉造影检查,检查结果确认为动脉狭窄患者;满足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相关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 存在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无法有效交流的患者;器官功能方面存在较为严重障碍的患者;1 个月内需要进行其他手术的患者;哺乳期或者是妊娠期妇女。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方案,结合患者实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以此来确保患者颅内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及时给予患者他汀类药物来缓解患者的斑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