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区白内障人群角膜散光分布规律
经线,度数,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刘园珍白内障是我国首位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1],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白内障患者对手术后视觉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裸眼视力、脱镜率等,白内障手术也从复明手术发展到现代白内障手术,目前已进入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2]。白内障术后出现的屈光不正对患者术后视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较大,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目前通过精准的术前检查及精确计算人工晶体度数,基本可以矫正患者存在的近视及远视,散光成了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矫正散光也成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只有了解患者术前角膜的散光状态才能在术中有效的矫正患者的散光。角膜散光的测量有多种不同的仪器,德国蔡司IOL Master500人工晶体生物测量仪是一种使用非接触技术的光学生物测量仪器,可以精确测量患者的视轴长度、角膜曲率及前房深度,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检测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IOL Master500仪器采集的数据,对东莞市白内障人群的术前角膜散光分布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了解白内障人群散光分布特点提供依据,并在实施白内障手术时能针对不同患者个性化设计白内障手术方式及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更好的解决患者存在的散光问题,提高白内障患者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东莞光明眼科医院进行住院手术治疗的2615例(2615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47例(1047眼),女1568例(1568眼);年龄19~99岁,平均年龄(70±19)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