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24年第1期
编号:207614
阿托品联合其他干预措施在近视防控中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4年3月13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期
眼轴,屈光度,塑形,1近视的发病机制,2近视的临床应用,3总结与展望
     张毅 崔亚晨 闫瑾 李树茂

    目前, 全球70 亿人口中近视人数约25 亿人,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是高度近视, 不仅遗传率高, 而且患病年龄较小, 更主要的是随着近视度数的不断增加、眼球延长、眼球壁变薄, 将会引起一系列如玻璃体变性、视网膜脱离、白内障及青光眼等眼科常见的疾病[1]。据《Global prevalence and time trend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 from 2000 to 2050》预测[2], 到2050 年全球近视人数将达到49.49 亿人, 高度近视人群将达到9.25 亿, 近视将成为致盲的主要因素。根据国家卫健委2020 年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2016~2020 年近视人数由5.4 亿人增至6.6 亿人, 近视率由39.2%升至47.1%, 其中,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约为 52.7%, 高居世界首位, 低龄化现象严重。可见,近视防控已成为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备受瞩目的眼部卫生保健问题, 尤其对我国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故本文通过对阿托品联合其他干预措施对延缓近视发展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1 近视的发病机制

    近视是当眼在调解放松状态下, 平行光线进入眼内, 巩膜厚度变薄、眼轴长度延长等眼部结构发生改变, 导致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 引起视物模糊, 是一种可控而不可治的疾病[3]。近视分屈光和轴性两类,其中屈光近视最为严重。通常认为, 调节放松状态下眼睛的等效球镜度<-0.5 D 时为近视, <-6.0 D 时为高度近视。近视的病因十分复杂, 且并无对症用药。虽然近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但中央凹及中央凹周边的视网膜对控制眼球生长具有核心作用[1]。据分析[4],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城市化与生活方式改变、遗传等多种环境因素都是近视的诱发因素。

    目前市面上的近视矫正分为3 种:一般治疗(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OK 镜、视觉训练)、药物治疗(通过视网膜及巩膜的信号分子起作用, 其中阿托品是最具代表的药物)、手术治疗(包括角膜屈光手术、巩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 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延缓近视的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