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883377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25日 李卫东 原忠伟 李显忠 杨克明
蛛网膜下腔出血,控制性降压,异氟醚,异丙酚,艾司洛尔,乌拉地尔,维库溴铵,动脉瘤破裂
第1页

    参见附件(1201KB,2页)。

    李卫东 原忠伟 李显忠 杨克明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麻醉科;

    【摘要】目的观察和选择合适的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麻醉前30min肌注鲁米纳0.1g和阿托品0.5mg。入室后持续监测SBP、DBP、MAP、CVP、HR、ECG、SpO2及PETCO2。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2mg/kg、利多卡因1.5mg/kg。必要时静注乌拉地尔12.5~25mg和(或)艾司洛尔50~100mg。麻醉维持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泵注,分次静注维库溴铵,异氟醚吸入。术中通过加深麻醉及静注乌拉地尔或艾司洛尔控制维持相对较高的平均动脉压(MAP),避免脑血流量(CBF)减少。准备夹闭动脉瘤或动脉瘤破裂控制出血时,可相对调控血压在正常较低的水平。术中MAP维持在60~90mmHg,PETCO2控制在30~35mmHg。术毕当自主呼吸恢复良好,脱氧下SpO295%,维持患者在浅麻醉状态下,吸痰后拔管,观察10min,血压、心率、SpO2稳定后送回病房。结果夹闭成功96例(100%),75例(78%)诱导插管时HR和MAP相对平稳,21例(22%)插管后血压升高明显,MAP最高升高至120mmHg,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拔管88例,74例(84%)拔管期HR和MAP相对平稳;4例气管切开。术后1例由于破裂后阻断时间过长造成脑缺血改变植物生存,其余恢复良好。结论合理的围麻醉期处理和药物使用,能显著提高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及预后。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手术 控制性降压 异氟醚 异丙酚 麻醉处理 艾司洛尔 乌拉地尔 维库溴铵 动脉瘤破裂

    【分类号】R61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多是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其发病凶险且再次破裂导致死亡率高,故应及时明确诊断,尽早手术以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而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与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围术期多种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紧密相关。我院于2005年2月~2008年2月对近百例颅内动脉瘤患
------
     [摘要]目的 观察和选择合适的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麻醉前30min肌注鲁米纳0.1g和阿托品0.5mg。入室后持续监测SBP、DBP、MAP、CVP、HR、ECG、SpO2及PETCO2。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2mg/kg、利多卡因1.5mg/kg。必要时静注乌拉地尔12.5~25mg和(或)艾司洛尔50-100mg。麻醉维持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泵注,分次静注维库溴铵,异氟醚吸入。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0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