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09年第7期
编号:11882811
青少年阑尾类癌临床病理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5日 黄祥杰 杨根远 冯军红 安丽娟
免疫组化染色,APUD,手术方式,预后,阑尾切除术,结肠切除术,手术治疗,临床病理特点
第1页

    参见附件(1096KB,2页)。

    黄祥杰 杨根远 冯军红 安丽娟 洛阳北方企业集团职工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青少年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HE切片分析,并进行嗜铬颗粒蛋白(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ME)、突触素(syn)免疫组化标记辅助诊断。结果肿块位于阑尾末端根部1例,肿块大小1.5cm×1.2cm×1cm及2.5cm×2cm×2cm,均行阑尾切除术及盲肠切除术,另1例还行右侧结肠切除术。光镜下癌细胞大小、形状、染色较一致,排列成巢状、腺泡状。2例cgA、NSE均为(+),1例syn为(+),2例经随诊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阑尾类癌为低度恶性的APUD源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青少年患者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关键词】 阑尾类癌 免疫组化染色 APUD 手术方式 预后 青少年 阑尾切除术 结肠切除术 手术治疗 临床病理特点

    【分类号】R735.36

    消化道肿瘤占青少年原发性肿瘤的5%,其中类癌是仅次于肠道淋巴瘤的最为常见的肿瘤。在阑尾瘤中大部分为类癌,占阑尾切除标本的0.32%,好发于12~30岁。我们收集2例青少年阑尾类癌病例,复习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青少年
------
     [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例青少年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HE切片分析,并进行嗜铬颗粒蛋白(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ME)、突触素(syn)免疫组化标记辅助诊断。结果 肿块位于阑尾末端根部1例,肿块大小1.5cm×1.2cm×1cm及2.5cm×2cm×2cm,均行阑尾切除术及盲肠切除术,另1例还行右侧结肠切除术。光镜下癌细胞大小、形状、染色较一致,排列成巢状、腺泡状。2例cgA、NSE均为(+),1例syn为(+),2例经随诊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阑尾类癌为低度恶性的APUD源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青少年患者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关键词]阑尾类癌;免疫组化;APUD;手术方式;预后

    [中图分类号]R7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9)07-116-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9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