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外弓加镍钛螺旋弹簧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II1错牙合(1)
[摘要] 目的 探讨口外弓在安氏Ⅱ1轻中度拥挤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II1患者5例,采用口外弓配合内弓辅助镍钛螺簧及II类颌间牵引,昼夜交替使用,推上颌第一恒磨牙向远中移动。结果 5个病例总计10个上第一恒磨牙在口外弓的作用下均明显向远中移动,最多5.6mm,最少3.2mm,平均4.5mm;平均疗程5个月,磨牙远中移动的速率为0.9mm /月,排齐了牙列,同时改善了上牙弓的前突和后牙的(牙合)关系。结论 应用口外唇弓辅以内弓镍钛螺簧及II类牵引,达到了推磨牙向远中移动,加强支抗,开拓间隙,配方丝弓矫治器是不拔牙治疗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安氏Ⅱ1 错(牙合); 口外弓;镍钛推簧; 远移磨牙; 非拔牙矫治
[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3-58-02
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疾病,其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多伴有牙列拥挤。在正畸临床治疗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合并前牙拥挤的病例中,多以开拓间隙,并同时纠正牙弓间的Ⅱ类(牙合)关系为目的[1]。口外弓推磨牙向后就是采取不拔牙治疗该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笔者采用口外弓加镍钛螺簧及II类颌间牵引推磨牙向远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2007年间5例不同程度的安氏Ⅱ类拥挤患者,其中中度拥挤4例,轻度拥挤1例。所有拥挤患者为Ⅱ类,且下颌牙列基本正常。从病因学方面分析上述拥挤均由于上颌磨牙前移所致。5例患者中第二磨牙均未萌出。其中男性 1 例,女性 4例;年龄范围10~12岁,平均 11.2 岁。总计推10个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
1.2 病例选入标准
替牙(牙合)晚期恒牙(牙合)早期;磨牙为完全远中关系或远中尖对尖关系,磨牙牙体、牙周情况良好,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根形成不到1/2;可伴上牙列轻、中度拥挤,下颌牙列基本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在II度以内;前下面高正常或偏低,下颌平面角为低角型或均角型;临床依从性较好,能自觉戴用口外弓牵引装置。
, 百拇医药
1.3 正畸治疗设计
(1)不拔牙矫治;(2)常规装配方丝弓矫治器;(3)成品口外弓装置,采用联合头帽牵引:在上颌第一磨牙放置带环,面弓的内弓在上颌第一磨牙带环颊面圆管前方弯制“Ω”曲,远中段放置镍钛推簧,外弓部分通过橡皮圈与头帽联合进行牵引,调整力的方向,使其接近上颌第一磨牙的阻抗中心。两侧的牵引力每侧300g,每天至少佩戴12h,均在傍晚及夜间戴用,不能间断,白天配合II类颌间牵引。每月复诊1次,4~6 个月后上前牙列排齐。疗程平均5个月,取阶段模型。
1.4 正畸操作
(1)取记存模型,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定位片。(2)第一恒磨牙带环(带环使用附口外弓颊管的半成品带环)粘结。口外弓牵引,每侧300克。(3)常规装配方丝弓矫治器,上颌第二前磨牙暂不贴托槽,使用0. 41mm不锈钢丝,结合方丝弓矫正牙列拥挤不齐。(4)复诊时记录口外弓作用是否有效,并调整两侧力量,该过程至第一恒磨牙呈I类关系。(5)模型测量采用记存模型和阶段模型,以游标卡尺进行模型测量。磨牙远中移动距离的测量:术前术后取上颌研究模型,在上颌磨牙颊沟与下颌磨牙近中颊沟处做标记,测量时沿咬合平面测量两标记点间的距离。测量由一人操作,每个样本测量3次,取其均值记录。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5例患者经口外唇弓联合固定矫治,最短4个月,最长6个月,均达到上前牙排列整齐,磨牙中性关系。5个病例总计10个磨牙向远中移动。所有上第一恒磨牙在口外弓的作用下均明显向远中移动,最多5.6mm,最少3.2mm,平均4.5mm;,磨牙远中移动的速率为0.9mm / 月,平均疗程5个月。
2.2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11岁。主诉“上前牙拥挤排列不齐”。检查:面部左右对称,侧面观上颌前突,下颌正常。替牙(牙合),上下牙中线一致,磨牙和尖牙关系均为远中关系,覆(牙合)Ⅱ度,覆盖II度。上前牙拥挤6mm,上颌双侧第二磨牙未萌出,右下第二乳磨牙存在,下颌牙列基本整齐。全景片示:第二磨牙牙根尚未形成,无第三磨牙牙胚。头影测量:SNA 84.4,SNB 78.9,ANB 5.5,U 1-SN 114.6,L 1-M P 96.3,SN-M P 26.2,FH-M P 23.0。诊断:安氏Ⅱ1 错(牙合),骨性II类低角错(牙合)。采用不拔牙矫治,上下牙弓放置方丝弓矫治器,上颌第二前磨牙暂时不贴托槽,同时用口外唇弓辅以内弓镍钛螺簧,配合II类颌间牵引,昼夜交替使用,推上颌第一磨牙,牵引力为每侧300g,每天戴口外弓12h,经过5个月矫治前牙拥挤深覆盖解除,磨牙远移到位达到中性关系。测量磨牙远移距离为5.2mm,仍继续戴口外弓作为强支抗稳定磨牙,以避免磨牙近中移动。应用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对牙位、(牙合)位进行调整,最终获得了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及磨牙中性关系。该阶段需历时10个月。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口外弓作为一种有效的推磨牙往远中移动的装置,临床上常用口外弓推磨牙向后解除牙弓前段、中段的轻、中度拥挤和牙弓的前突,调整第一恒磨牙的远中关系,达到磨牙关系中性,以矫正由磨牙近中移动导致的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
3.1 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的适应证
远中移动磨牙技术适用于牙列轻到中度拥挤,磨牙为Ⅱ类关系,轻度牙性前突,无第三磨牙牙胚或治疗前已拔除的患者。第二磨牙尚未萌出的替牙期或恒牙早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上颌结节发育良好,可拔除第二磨牙推第一磨牙向远中,让第三磨牙自行萌出代替第二磨牙[2]。而对于严重上颌前突、上颌后份发育不足、高角、垂直生长型前下面高增加、牙列严重拥挤、上颌第二磨牙阻生、第一磨牙严重损害等则属禁忌[3]。口外弓推磨牙向后做到带环密合,左右圆管方向一致,口外唇弓对称,戴入和取下顺畅。每次复诊必须要检查牙的松动度。
, 百拇医药
3.2 磨牙远移时支抗的控制
临床上成功的矫治需要有稳固的支抗,如支抗丧失,不但磨牙向远中移动困难,还将引起前牙向唇侧移动而使前牙覆盖加大。虽然口外力量为间断力,但因配合使用II类颌间牵引,昼夜交替使用,产生持续作用,加强了支抗,口外唇弓及内弓镍钛螺簧的作用产生了推磨牙向远中的力,开拓间隙,解除拥挤,纠正了II类(牙合)关系。口外装置的使用需要医患的积极配合,现代正畸学正朝着口内稳定支抗的方向发展,例如种植支抗,这可以有效确切地提高矫治效率和效果,但基于经济的原因,口外装置的适用性还是适宜在基层推广[4]。
3.3 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上颌第一磨牙平均每月可向后移1mm[5]。据罗卫红[6]报道:利用口外弓推磨牙向后平均疗程为7个月,平均移动速度是每月0.5mm。段银钟[7]等用镍钛螺簧推磨牙,使用改良的J 钩和 Ⅱ类颌间牵引交替昼夜使用,上颌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的距离为(4.08±0.09)mm(最多达5.68mm,最少为2.12mm)。平均治疗时间为10. 25周,使磨牙远移率达(1.60±0.013)mm/月。笔者应用口外唇弓辅以内弓镍钛螺簧,配合II类颌间牵引,昼夜交替使用,推磨牙远移,平均疗程5个月,磨牙平均远移4.5mm,平均0.9mm/月。因对磨牙远移产生持续作用,使磨牙远移速度超过单纯使用口外弓推磨牙远中移动。, 百拇医药(祝玉梅)
[关键词]安氏Ⅱ1 错(牙合); 口外弓;镍钛推簧; 远移磨牙; 非拔牙矫治
[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3-58-02
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疾病,其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多伴有牙列拥挤。在正畸临床治疗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合并前牙拥挤的病例中,多以开拓间隙,并同时纠正牙弓间的Ⅱ类(牙合)关系为目的[1]。口外弓推磨牙向后就是采取不拔牙治疗该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笔者采用口外弓加镍钛螺簧及II类颌间牵引推磨牙向远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2007年间5例不同程度的安氏Ⅱ类拥挤患者,其中中度拥挤4例,轻度拥挤1例。所有拥挤患者为Ⅱ类,且下颌牙列基本正常。从病因学方面分析上述拥挤均由于上颌磨牙前移所致。5例患者中第二磨牙均未萌出。其中男性 1 例,女性 4例;年龄范围10~12岁,平均 11.2 岁。总计推10个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
1.2 病例选入标准
替牙(牙合)晚期恒牙(牙合)早期;磨牙为完全远中关系或远中尖对尖关系,磨牙牙体、牙周情况良好,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根形成不到1/2;可伴上牙列轻、中度拥挤,下颌牙列基本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在II度以内;前下面高正常或偏低,下颌平面角为低角型或均角型;临床依从性较好,能自觉戴用口外弓牵引装置。
, 百拇医药
1.3 正畸治疗设计
(1)不拔牙矫治;(2)常规装配方丝弓矫治器;(3)成品口外弓装置,采用联合头帽牵引:在上颌第一磨牙放置带环,面弓的内弓在上颌第一磨牙带环颊面圆管前方弯制“Ω”曲,远中段放置镍钛推簧,外弓部分通过橡皮圈与头帽联合进行牵引,调整力的方向,使其接近上颌第一磨牙的阻抗中心。两侧的牵引力每侧300g,每天至少佩戴12h,均在傍晚及夜间戴用,不能间断,白天配合II类颌间牵引。每月复诊1次,4~6 个月后上前牙列排齐。疗程平均5个月,取阶段模型。
1.4 正畸操作
(1)取记存模型,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定位片。(2)第一恒磨牙带环(带环使用附口外弓颊管的半成品带环)粘结。口外弓牵引,每侧300克。(3)常规装配方丝弓矫治器,上颌第二前磨牙暂不贴托槽,使用0. 41mm不锈钢丝,结合方丝弓矫正牙列拥挤不齐。(4)复诊时记录口外弓作用是否有效,并调整两侧力量,该过程至第一恒磨牙呈I类关系。(5)模型测量采用记存模型和阶段模型,以游标卡尺进行模型测量。磨牙远中移动距离的测量:术前术后取上颌研究模型,在上颌磨牙颊沟与下颌磨牙近中颊沟处做标记,测量时沿咬合平面测量两标记点间的距离。测量由一人操作,每个样本测量3次,取其均值记录。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5例患者经口外唇弓联合固定矫治,最短4个月,最长6个月,均达到上前牙排列整齐,磨牙中性关系。5个病例总计10个磨牙向远中移动。所有上第一恒磨牙在口外弓的作用下均明显向远中移动,最多5.6mm,最少3.2mm,平均4.5mm;,磨牙远中移动的速率为0.9mm / 月,平均疗程5个月。
2.2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11岁。主诉“上前牙拥挤排列不齐”。检查:面部左右对称,侧面观上颌前突,下颌正常。替牙(牙合),上下牙中线一致,磨牙和尖牙关系均为远中关系,覆(牙合)Ⅱ度,覆盖II度。上前牙拥挤6mm,上颌双侧第二磨牙未萌出,右下第二乳磨牙存在,下颌牙列基本整齐。全景片示:第二磨牙牙根尚未形成,无第三磨牙牙胚。头影测量:SNA 84.4,SNB 78.9,ANB 5.5,U 1-SN 114.6,L 1-M P 96.3,SN-M P 26.2,FH-M P 23.0。诊断:安氏Ⅱ1 错(牙合),骨性II类低角错(牙合)。采用不拔牙矫治,上下牙弓放置方丝弓矫治器,上颌第二前磨牙暂时不贴托槽,同时用口外唇弓辅以内弓镍钛螺簧,配合II类颌间牵引,昼夜交替使用,推上颌第一磨牙,牵引力为每侧300g,每天戴口外弓12h,经过5个月矫治前牙拥挤深覆盖解除,磨牙远移到位达到中性关系。测量磨牙远移距离为5.2mm,仍继续戴口外弓作为强支抗稳定磨牙,以避免磨牙近中移动。应用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对牙位、(牙合)位进行调整,最终获得了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及磨牙中性关系。该阶段需历时10个月。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口外弓作为一种有效的推磨牙往远中移动的装置,临床上常用口外弓推磨牙向后解除牙弓前段、中段的轻、中度拥挤和牙弓的前突,调整第一恒磨牙的远中关系,达到磨牙关系中性,以矫正由磨牙近中移动导致的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
3.1 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的适应证
远中移动磨牙技术适用于牙列轻到中度拥挤,磨牙为Ⅱ类关系,轻度牙性前突,无第三磨牙牙胚或治疗前已拔除的患者。第二磨牙尚未萌出的替牙期或恒牙早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上颌结节发育良好,可拔除第二磨牙推第一磨牙向远中,让第三磨牙自行萌出代替第二磨牙[2]。而对于严重上颌前突、上颌后份发育不足、高角、垂直生长型前下面高增加、牙列严重拥挤、上颌第二磨牙阻生、第一磨牙严重损害等则属禁忌[3]。口外弓推磨牙向后做到带环密合,左右圆管方向一致,口外唇弓对称,戴入和取下顺畅。每次复诊必须要检查牙的松动度。
, 百拇医药
3.2 磨牙远移时支抗的控制
临床上成功的矫治需要有稳固的支抗,如支抗丧失,不但磨牙向远中移动困难,还将引起前牙向唇侧移动而使前牙覆盖加大。虽然口外力量为间断力,但因配合使用II类颌间牵引,昼夜交替使用,产生持续作用,加强了支抗,口外唇弓及内弓镍钛螺簧的作用产生了推磨牙向远中的力,开拓间隙,解除拥挤,纠正了II类(牙合)关系。口外装置的使用需要医患的积极配合,现代正畸学正朝着口内稳定支抗的方向发展,例如种植支抗,这可以有效确切地提高矫治效率和效果,但基于经济的原因,口外装置的适用性还是适宜在基层推广[4]。
3.3 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上颌第一磨牙平均每月可向后移1mm[5]。据罗卫红[6]报道:利用口外弓推磨牙向后平均疗程为7个月,平均移动速度是每月0.5mm。段银钟[7]等用镍钛螺簧推磨牙,使用改良的J 钩和 Ⅱ类颌间牵引交替昼夜使用,上颌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的距离为(4.08±0.09)mm(最多达5.68mm,最少为2.12mm)。平均治疗时间为10. 25周,使磨牙远移率达(1.60±0.013)mm/月。笔者应用口外唇弓辅以内弓镍钛螺簧,配合II类颌间牵引,昼夜交替使用,推磨牙远移,平均疗程5个月,磨牙平均远移4.5mm,平均0.9mm/月。因对磨牙远移产生持续作用,使磨牙远移速度超过单纯使用口外弓推磨牙远中移动。, 百拇医药(祝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