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视网膜疾病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编号:11878572
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55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2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7期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效果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中医; 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R27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7-86-0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临床上眼科最急重的暴盲眼病之一。由于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及外部压迫等原因导致视网膜内层血供受阻,引起视网膜的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1]。其特点是发病急,视力损害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和治疗,可使患者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丧失。中医药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有不错的疗效。笔者应用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2005年5月~2009年3月门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将55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7例,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37~76岁,平均58.1岁。病程3h~12d,平均5.3d。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9例,分支阻塞18例。既往有高血压史15例,糖尿病史7倒,心脏病史5例。治疗组28例,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35~72岁,平均58.2岁。病程4h~11d,平均5.5d。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1例,分支阻塞17例。既往有高血压史17例,糖尿病史7倒,心脏病史4例。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阻塞部位及既往史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①患者视力骤降,甚至无光感。②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③视网膜动脉变细,甚至如白线状,静脉变细,后极部视网膜灰白水肿,黄斑区呈樱桃红改变,或视神经乳头色淡,边缘不清。④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提示视网膜中央动脉不充盈或充盈迟缓,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均纳入治疗病例。
, http://www.100md.com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医疗法。①确诊立即给予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每日3次。654-2 10mg球后注射,隔日1次。②后期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注射,每1次。以上10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论治:①气滞血瘀: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15g、红花12g、当归12g、赤芍12g、川芎9g、石菖蒲12g、郁金6g、香附6g、大枣5枚。②气血两虚:治宜益气补血,方选归脾汤加减:白术9g、茯苓9g、黄芪12g、龙眼肉12g、酸枣仁12g、人参6g、当归6g、远志9g、川芎6g、桂枝6g、炒地龙6g。③肝阳化风:治宜平肝潜阳熄风,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9g、栀子9g、黄芩9g、牛膝12g、夜交藤6g、益母草6g、杜仲6g、桑寄生6g、丹参12g、炒地龙6g、川芎6g等。以上各证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10d为1个疗程,连用3~6个疗程。两组均于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
, http://www.100md.com
    1.4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3]。治愈:视网膜动脉血液循环基本恢复,视力恢复。好转:视网膜动脉血液循环部分恢复,视力提高。未愈:视神经、视网膜萎缩,视力无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27例中,治愈8例(29.6%),好转10例(37.1%),未愈9例(33.3%),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28例中,治愈16例(57.1%),好转8例(28.6%),未愈4例(14.3%),总有效率为85.7%。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对视功能有毁灭性损害的眼科临床急症之一,由于栓塞、血栓形成、动脉痉挛等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中断,引起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变性、坏死的致盲性疾病[4]。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骤然减退或视野缺损,部分患者患病前有过一次或多次一过性视力障碍,或眼前闪光及黑朦等症状,眼底镜检查可见视乳头颜色变淡,视网膜动脉变细,呈节段状,受累部位的视网膜水肿、灰白,可有小片状出血;黄斑区呈典型的樱桃红点。由于视网膜中央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它和供应脑部的动脉一样,彼此之间无吻合支,属于终末动脉,一旦发生阻塞,很难恢复[5]。所以一旦确诊,必须争分夺秒,予以紧急诊治,积极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654-2等血管扩张剂球后注射,积极救治后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以舒通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视网膜营养。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属中医的“暴盲”范畴。多因肝气郁结、气滞而血瘀;瘀阻日久,气血耗伤亏虚,真阴耗损,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阳升风动而致脉道闭阻;或暴怒伤肝,气血逆乱,上壅窍道。因此,在临床上可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气血两虚、肝阳化风型。在治疗中应辨证施治,并随症相应加减。本研究对55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效果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在临床中根据疾病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中西医相辅相成,取长补短,调整机体气血功能,使脉道通,玄府开而复明,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取得较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叶俊巧.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1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8):48.

    [2] 陈伟丽,巢国俊.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7,17(6):334-33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9.

    [4] 黄明海,郭海科.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28(4):261-264.

    [5] 杜国斌,宋岩.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J]. 黑龙江医学,2002,26(9):701.

    (收稿日期:2009-04-21), http://www.100md.com(张祖海)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视网膜疾病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